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交流 > 正文 >

开启“事企融合发展”,建设电磁辐射环境自动监测应用联合实验室

2024-06-12 15:12来源: 中国环境报编辑:轩瑞雪
图为工作人员开展雷达电磁辐射监测实验。 穆晨旸摄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电磁辐射发射设施广泛应用于通信、能源等领域,城市建设中的变电站、移动通信基站和广播电视塔数量越来越多,在给公众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对周边环境产生电磁辐射。
  为消除周边环境电磁辐射影响,构建数字化治理体系,浙江省辐射环境监测站(生态环境部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以下简称技术中心)与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在电磁辐射监测领域开启“事企融合发展”积极尝试,建设电磁辐射环境自动监测应用联合实验室,在电磁辐射环境监测领域加强科研产出,推动5G移动通信领域电磁辐射监测走向多元应用场景。
  
  科技创新:首创5G基站电磁辐射预测仿真系统
  
  “建设电磁辐射环境自动监测应用联合实验室是一项预防电磁辐射的科技创新工作。在科技创新的加持下,我们开发了5G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预测仿真系统,这在同类行业中还是首创。”技术中心电磁辐射监测室主任曹勇介绍道。
  2022年,浙江某小区北侧幼儿园楼顶一夜间建起了一座5G移动通信基站,由于缺少基站建设前小区周边电磁辐射环境监测的数据,一时间关于基站电磁辐射的投诉激增,小区居民纷纷表示,对基站电磁辐射感到担忧。后经现场监测,居民所在区域的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数值均满足国家标准。在基站建设初期,这种居民为之担忧的情况并不少见。
  为此,技术中心在杭州、嘉兴和台州建设了12套电磁辐射环境自动监测设备,采集近12万组自动监测数据,完成了对“5G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预测仿真系统”的开发,实现了基站300米范围内电磁辐射环境影响仿真预测。预测数据经现场验证,偏差在可接受范围内,有效化解了基站在建设初期因缺少历史参考监测数据而引发的纠纷。
  同时,为打消公众对电磁辐射环境影响的疑虑,技术中心着手建设5G移动基站环境监管信息系统,这套系统集环境监测、信息公开、科普宣传、信访投诉于一体。在实现历史监测数据的追溯等功能的基础上,有效解决了电磁辐射领域监测数据无省级公共信息平台的现状,为后续基站建设提供基础数据,建立起“公众与企业”“企业与政府”“政府与公众”之间沟通的桥梁。
  
  行业合作:打造“事企整合发展”模式
  
  截至2023年年底,浙江省5G移动通信基站达22.5万个。按此计算,每万人拥有5G基站就有34.2个,比例居全国前列。同时,浙江拥有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7万千米、变电容量达5亿千伏安。
  大量移动通信基站和变电站的建设给公众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捷,但也让周边群众对此心存担忧,解决电磁辐射环境问题的呼声越来越高。
  科技创新的理念,为浙江解决这一问题打开了一扇大门。技术中心在“十四五”开局之年通过“事企整合发展”的模式,与通信行业设计单位联合开展“5G+监测”的跨行业合作,对电磁辐射环境开展自动化监测研究。
  “通过研究,我们在电磁辐射环境自动监测领域解决了4个问题:一是规范了电磁辐射环境自动监测行为,明确了电磁辐射环境自动监测内容,填补了电磁辐射环境自动监测技术空白;二是有效掌握了区域电磁辐射环境变化情况;三是为电磁辐射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持;四是加快电磁辐射生态环境管理领域的数字化改革,提高电磁辐射环境监测的自动化水平。”曹勇说。
  为规范电磁辐射自动监测行为,技术中心还负责起草了全国首个电磁辐射环境自动监测技术规范。这项技术规范由浙江省生态环境厅提出并组织实施,并由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技术规范涵盖了电磁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的系统要求、点位布设、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统计和质量保证的技术内容。
  
  编制指南:开展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标准化建设
  
  “早期,我们评价电磁辐射环境的好与坏,主要通过手工监测数据进行定性分析,随着国家标准的实施与监测技术的变革,电磁辐射监测方法也越来越成熟,监测人员通过自动获取的监测频谱和监测数据可以开展定量分析,找到环境中电磁辐射的关键点和突出点。”曹勇说。
  随着“新基建”项目的迅速落地,技术中心联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和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共同完成了全球首个5G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并由生态环境部发布实施。
  技术中心作为“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排头兵”,承担过多项标准的编制工作,其中包括《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等两项电磁类国家标准,《中波广播发射台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HJ 1136-2020)等8项电磁类行业标准,《电磁辐射环境自动监测技术规范》(DB33/T 2553-2022)等1项电磁类地方标准和《5G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T/ZJARP 002-2023)等1项电磁类团体标准。
  2020年10月,技术中心还首次被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CNIRP)授权为国际导则《限制电磁场暴露导则(100kHz-300GHz)2020版》中文版翻译机构。
  今后,技术中心将继续发挥“电磁辐射环境自动监测应用联合实验室”作用,积极推动新技术与电磁辐射环境保护深度融合,共同探索“源头防控、空间协同、技术优化、共享创新”的“生态+”合作共赢新模式。
  • 新闻推荐
  •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