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草海补水湖内水质改善技术示范工程设置的围堰
理论揭示:内部氮磷循环过程对湖体氮磷存量的贡献
演变态势:2030年滇池流域水量分配及水量平衡规划
优化配置:2020年区域再生水资源综合利用及优化配置方案
滇池是云贵高原上的一颗明珠,具有防洪、供水、旅游、渔业、水上运输及调节气候等多种功能,是维持滇池盆地生态平衡的核心,是支撑云南省昆明市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生态基础。滇池水环境保护已成为昆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自“九五”以来的持续和规模化治理,使得滇池的富营养化状况明显改善,水质恶化趋势得到遏制,但尚未实现根本好转。流域生态用水短缺是制约滇池水质进一步改善的一个重要因素,为解决这个问题,“十一五”期间昆明市启动了滇池治理“六大工程”之一的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加之前期的清水海、掌鸠河等引水工程及流域内污水处理厂尾水外排,形成了天然水、外调水、再生水“三水”共存的复杂格局,彻底改变了滇池区域和流域的水资源系统边界条件,对滇池流域水资源系统的时空分配及水质提升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明晰滇池流域水资源系统的综合平衡关系以维护流域内水环境可持续发展、优化流域水资源时空格局以满足滇池水质的持续改善、明确流域水资源系统的时空分配与滇池水质提升的联动性以实现水量-水质联合调度。
通过集成初期雨水、农村农业面源高效截留技术、水质水量双错峰技术,交互式污水处理厂和水质净化厂调度技术,建设的环湖截污治污体系智能化控制平台示范,形成了环湖截污治污“分类分质、高效截流,联合运行、达标排放,智能控制、智慧管理” ,从降雨到高效截污,到污水处理厂调度的全流程模型控制调度全覆盖的技术体系,具备推广至整个滇池环湖截污工程的应用条件,支撑了滇池环湖截污工程目标的实现和进一步提高,确保滇池环湖截污工程充分发挥投资环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