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保人物 > 正文 >

重庆彭水:张幸福在马岩山种下一片“幸福”林

2022-05-17 14:41来源: 中国环境编辑:雪儿
  山,还是那座山,木,已成了林。
  轿顶石,海拔1400米,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彭水县)内马岩山脉制高点,微风起,张幸福多年前种下的百万棵红豆杉,如今一片林海呼呼而响。
  如同他的名字一样,这片山林给了当地村民幸福的生活和向往,康养度假区、农家乐、经济林,美好就在眼前,幸福也在眼前。
  愁“煤”不展的小山村
  喀斯特地貌的马岩山土地贫瘠,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乱石窖和“刺笼笼”散落在村民开垦的“鸡窝地”上,土里只能种上红苕、洋芋等农作物。
  村民主要的生活来源,则隐于乱石窖之下——10余个大小煤矿的矿洞,在马岩山山腹里纵横交错,成为村民生存的依靠,也将村民困于大山深处。
  马岩山原本以煤矿开采为主,破坏严重,如今绿色新貌成为幸福小村。李洪卫摄
  “一吨煤的工钱是两块多,遇上天气不好或运气不好的时候一天就白干了。”彭水县联合乡同连村三组村民王友旭曾挖煤8年,他告诉记者,青壮年在矿洞里没日没夜,老人和妇女则起早贪黑在煤矸石堆里捡拾被矿工遗漏的煤块,可辛劳不仅没有给生活带来富足,煤灰却染黑了村民的脸庞,也染黑了山水。
  “村里走一转,衣服就看不出原来的颜色了。”63岁的同连村村民向德素从未进过矿洞,煤矿却在他的记忆里留下了抹不去的印记,“煤”不仅没有让村民过上好生日,还成为他们的困惑和哀愁。
  这样的情况在马岩山脉内的普子镇、联合乡和芦塘乡最为普遍,过度的挖掘还导致矿区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地面裂缝、农作物减收、水源减少。
  2013年,为进一步调整优化全县煤炭产业结构,淘汰煤炭落后生产能力,推动煤炭产业安全发展,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彭水自治县痛下决心,开始在全县范围内整顿关闭一批小煤矿。
  红豆杉里的“幸福”林
  随着矿洞一个个关停,不少村民多多少少也为生计发了愁,转机出现在2013年,今年已经58岁的张幸福,是彭水本地人,早年在外做生意,拼下了殷实的家底。
  当年,张幸福来到轿顶石。在这里,他偶遇“植物大熊猫”——野生红豆杉,并与之结下不解之缘。
  当时到轿顶石,依托良好的自然环境,原准备大规模开展生态养殖。但张幸福实地考察后,却改变了想法,“站在山顶,周边全是云海,阳光在云海之上,那真是美得让人炫目。”张幸福向记者表示,他打拼多年,深知农业和林业在未来会越来越吃香,山林里的几棵红豆杉让他看到了希望。
张幸福续写着与红豆杉的缘分。李洪卫摄
  走过150余个国家和地区、看过无数美景的张幸福,瞬间沉醉于轿顶石的美丽景致,而红豆杉巨大经济效益和马岩山优良的自然环境让敏锐的张幸福看到商机,他决定在当地打造一个以红豆杉为主题的康养度假区,既保护生态,又能带动当地村民发展。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一些失去生活来源的村民将信将疑中将土地和林地流转给张幸福。
  “不挖煤了,我们就种红豆杉,一株一块钱。”村民王友旭是第一批将土地流转给张幸福的人,也是最早被张幸福雇请种植红豆杉的村民之一,种得快的一天能种300多株,当天能兑现。
  这一年,张幸福花了400多万元,在马岩山上种下了100多万株红豆杉。
  可在第二年,这100多万株红豆杉成活率不足七成,也给张幸福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以红豆杉为主题的生态酒店外种满了红豆杉。李洪卫摄
  张幸福没有多想,不仅要补种,还要找到原因。多方求教之后,张幸福变裸根苗种植为杯植苗种植,成活率提高到了近95%。
  如今,一个以生态开发为宗旨,集红豆杉种植、精深加工与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国内最大红豆杉产业基地——红豆杉“森林氧吧”绿色生态产业项目逐步成型,阿依林海景区开启了生态发展之路,村民更亲切的将这片红豆杉林称为“幸福”林。
  绿色发展的新生活
  难以想象,几年前还是满目疮痍的山体、满山遍布的矿渣,现在却变成了阿依林海景区,种植红豆杉面积达4万亩,虫鸣鸟飞、草木葱茏。
  红豆杉不仅让马岩山变绿,也为村民带来了可观收入。“最早种下的那批红豆杉都进入挂果期,每斤红豆杉鲜果售价超过200元,平均1株产1斤果子,都是一笔不少的收入。”张幸福说,红豆杉果的收益,他全都让给了村民。2700余户村民,每户家中都管护着超过1000株红豆杉,张幸福也和云南、江苏、河北的多家制药厂签订了收购协议,不愁销路。
  当前,红豆杉产业基地按照让利最大化的原则,由张幸福的公司投入树苗、肥料等所有生产材料成本,村民负责栽种、护养,公司支付劳动报酬。
阿依林海康养旅游度假区,正成为市民休闲放松的好去处。李洪卫摄
  不仅如此,村民以林地、耕地入股,成为新型“股份农民”,所有收益按照村民占六成、公司占四成的比例分成。现已带动辖区农户约2600户脱贫致富,其中原建卡贫困户745户2747人实现年均增收3500元以上。
  项目投运后,景区的管理和维护还能提供100余个就业岗位,同时促进餐饮、住宿、特产等旅游服务业的发展,带动更多农户增收。
  从地下挖煤到地上种树,从“黑色经济”到“绿色产业”,如今,马岩山上煤矿全部关停,曾经被破坏的植被逐渐得到恢复,矿山变成了绿水青山,煤乡转变为生态之乡,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广。
  山,还是那座山,只是换了人间。 作者:中环报记者余常海 通讯员代渝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