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丽中国 > 净土 > 正文 >

江苏:打造"绿岛"共享治污"两难"变"双赢"

2020-11-09 11:50来源: 中国环境报编辑:cfej2

       “我们现在每月都有6000套子母床送到江苏南沙集中喷涂中心喷涂,平均每套150元,喷涂费用仅需90万元。一个电话,他们就把产品拉过去按要求喷涂好,然后再送来。省心、省时、省力、省成本,一年算下来比自己喷涂要节约100多万元费用,这还不包含人工费。”日前,江苏省宿迁市尚来喜家具有限公司负责人高兴地表示。
       像南沙集中喷涂中心这样的“绿岛”,有效化解了中小型家具企业VOCs治理难、成本高、排放不达标等问题,打通了企业绿色发展堵点,可谓是串起了家具电商生态发展链。
       在环保标准日益严格的今天,如何降低治污成本,服务企业绿色发展?江苏的“绿岛”建设试点工作提供了一系列有效解决途径。所谓“绿岛”,就是按照“集约建设,共享治污”的总体思路,由政府投资或政府参与、多元投资,配套建有可供多个市场主体共享的环保公共基础设施,从而实现污染物统一收集、集中治理、稳定达标排放的集中点或片区。
       今年2月,江苏在全省启动“绿岛”建设试点工作,着力破解中小企业治污与发展难题,努力为中小企业压减治污成本、实现绿色发展趟出了一条新路子。
       共建共享治污让企业“两难”变“两赢” 
       中小企业是生产链和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也是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增长、推动创新、增加税收、吸纳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江苏中小企业总体上污染治理水平不高,环境问题较为突出,已成为制约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明显短板。虽然经过多轮整治,但由于种种原因,致使“反复治、治反复”的问题始终难以解决。
       首先,是治理难的问题。多数中小企业由于综合实力不强、生存周期较短、转产转型频繁,缺乏环保专业技术和专业人员,导致普遍存在污染治理不到位的现象。其次,是发展难。由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愈来愈严,一些中小企业过去外化环境成本的行为无法继续,而建设运行污染防治设施增加了企业成本,导致企业陷入了“治污要赔、不治要停”的困境。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环评处处长戴明忠介绍,如果单独建设和运维污染处理设施,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建设成本过高难以承受,即便建有简易的治理设施,也很难稳定达标排放。但是如果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生态环境部门管控又不允许。怎么找到一个双赢点?“绿岛”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
       通过“绿岛”集约共建治理设施,可以让更多企业共享共用,补齐中小企业污染治理设施短板,这样能够将治理成本分摊下来,让治污成本大大降低,变“两难”为“双赢”。
       据了解,“绿岛”建设实现了治理思路的转变,促使治污主体实现由自主治污向市场治污转变,通过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而引进社会资本参与污染治理,同时鼓励企业向社会购买环境治理服务,构建统一定点、集中处理的治污新格局。
       此外,在治理方式上,“绿岛”的建设运行,推进了治污主体由业余治污向专业化治污转变,促使中小企业通过合同委托的形式,将产生的污染物交由专业化环保公司治理,达到方便快捷、降低成本的效果。让中小企业可以腾出更多精力创新技术、改进工艺、研发产品,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
       而从环境监管看,则实现了由被动监管向精准化监管的转变。通过“绿岛”建设,江苏将收紧环境监管视线,聚焦专业治污企业,放大环境监管效应,实现靶向监管的效果。同时,充分调动排污企业积极性,让“排污者”变为“监督者”,与生态环境部门形成监管合力,更加精准有效地对治污企业监督约束。 
       三类“绿岛”让环境治理再添“屏障”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将“绿岛”试点建设作为今年服务中小企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印发了《“绿岛”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编制大纲》,并在江苏各地掀起了“绿岛”建设试点工作的热潮。
       无锡、常州、镇江、泰州、宿迁等市召开专题推进会议,常州市、南京市生态环境局深入到工业集中区、乡镇和农村了解“绿岛”建设需求,形成了高质量的工作方案;泰州市开展了“绿岛”标识图案征集工作。
       今年3月,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启动2020年度全省“绿岛”项目纳入环保项目储备库申报工作,最终选取了首批106个“绿岛”项目。
       为便于管理和分类,根据服务产业和功能的不同,江苏生态环境厅将首批106个“绿岛”项目划分为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三类“绿岛”。工业“绿岛”,指生产工艺相同、污染物性质相似、地理位置相近的中小企业,单独或依托产业园区(集中区)以及治污能力强的规模企业,建设的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从而实现大气、水污染物集中治理以及危险废物规范集中暂存。农业“绿岛”,指为帮助畜禽养殖户和水产养殖户解决养殖污染问题,单独或依托大的养殖户,建设的集中式污染物资源化利用项目,从而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或资源化利用。服务业“绿岛”,指帮助中小餐饮、汽车维修、小五金加工等服务行业,通过建设公共烟道、涂装公共操作间等,实现油烟、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集中治理。
       据统计,江苏首批106个绿岛项目总投资约82.87亿元,可惠及3.18万家中小企业等小微市场主体。其中,工业绿岛项目80个,农业绿岛项目14个,服务业绿岛项目12个。
       日前,在长江干线南通阳鸿石化洗舱站码头,一艘载重3000吨的“通达化5号”轮船停靠在此接受洗舱作业。“昨天提前预约了洗舱服务,我之前装的是石脑油,这次在南通换柴油,他们给我的船‘私人定制’了洗舱方案。这座水上的‘绿岛’为我们往来船舶提供了便捷。”
       “这次能入选首批‘绿岛’项目,我们十分激动。”南通阳鸿石化储运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健表示,这座水上洗舱站就是典型的工业“绿岛”。以前,由于缺少专用的清洗场所,装载化学品的船舶无法在中途改变所装的货种,往往只能空载返回,造成运力的浪费。当然,也有油船、化学品船“铤而走险”,私自清洗,这不仅会引发事故,更容易造成突出的水环境污染事件。洗舱站的建设,将对推动生态长江、绿色长江建设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长江大保护再添新“屏障”。
       在江苏靖江市电镀集中区,靖江市江华照明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斌告诉记者,原来他们的环保设施投入两三百万元,每年运维成本60万元,已经感到力不从心。而在进入集中区接入“绿岛”后,企业每年只要缴纳一定的排污费,运作成本大概下降了一半,企业也可以全力以赴忙生产了。
       据悉,“绿岛”建设的目的是通过向中小企业等市场主体提供公共环保基础设施和污染治理服务,实现由分散治污向集约化治污转变,实现污染源个体“门诊”转向集中“会诊”、“点”上问题转向“面”上治理的效果,从而降低突发环境事件发生的概率。这106个项目中,有些是现有项目已经投入使用,有些是正在建设当中,经初步估算,如果全部建成实施运行,可减少中小企业污染治理设施投资132亿元。
       建立技术体系让项目发挥更大效能
       在江阴兴澄特钢厂区内,记者注意到,一座公用危险废物处置项目正在建设,建成后将成为区域内的“绿岛”,不光兴澄特钢,周边企业也可使用。
       此前,这一园区无论大小企业,所有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必须建设暂存库,这不仅仅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建设运行成本,还提高了企业环境管理风险。危险废物公用暂存库的建设,帮助中小企业解决污染治理成本高、处置去向难等问题,也进一步拓宽了优质企业发展空间。
       江苏开展“绿岛”建设探索,可以说,真正实现了引导而不强制、支持而不包办、服务而不干涉,实现政府主导、企业活力、社会监督的良性循环,有利于降低污染负荷和治污成本。
       但由于“绿岛”试点启动时间不长,推进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比如,部分地区还存在对“绿岛”项目建设需求了解不充分、深入基层调研不够、地方知晓率不高等问题。再如,部分地区对“绿岛”项目理解存在偏差,不符合的项目偏多,一些项目技术、投资、环境可行性还需要进一步论证。
       目前,江苏针对亟待解决的问题,正在研究制定《“绿岛”项目入库筛选原则》和《绿岛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并组织编制了危险废物收集贮存类、工业污水集中预处理类等五类《“绿岛”项目技术指南》,以及《“绿岛”典型项目汇编》,进一步规范和引导全省“绿岛”项目建设。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绿岛”建设的逐步推进实施,还将催生新一轮的环境治理市场需求,为环保产业开拓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江苏将按照着力打造 “绿岛”典型和示范项目,聚焦部分条件相对成熟的区域,结合当地实际,有针对性地建成一批相对集中的、切实管用的、有影响力的“绿岛群”,通过典型项目的技术引导和示范带动作用,推动江苏“绿岛”项目建设。
       可以预见,过去以大型企业污染治理服务为主的格局将发生改变,环保产业在满足中小企业等细分市场主体个性化、多元化需求的同时,将迎来新的难得发展机遇。
       下一步,江苏还将对“绿岛”项目开展环境、经济、社会效益评估,开展绿岛理论研究,建立完善长效监管机制,发挥综合环境效益,将“绿岛”打造成为江苏生态文明建设的特色实践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