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环保 > 蓝天 > 正文 >

河南部分整改任务未完成

2018-10-22 14:37来源: 中国新闻网编辑:雪儿

    据生态环境部官方微信消息,10月20日,中央第一环境保护督察组向河南省委、省政府反馈了6月1日至7月1日对河南省第一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情况,督察中发现,河南省还存在部分责任落实“挂空挡”,部分整改任务没有按照要求完成。

    督察组认为,河南省不断完善环境保护责任体系,努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整改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和成效。截至8月31日,督察组交办的5477件生态环境问题已基本办结。责令整改2769家;立案处罚342家,罚款1938万元;立案侦查65件,拘留36人;约谈403人,问责1053人。

    督察组发现,一些领导干部重发展、轻保护,片面认为全省钢铁、炼油等行业产能不但不过剩,反而供不应求,无需压减产能。水污染治理攻坚工作拖拉滞后,列入方案的72个重点工程未能如期建成,占比30.4%。有些干部认为,“督察一阵风、躲过就轻松”,没有必要较真碰硬,导致部分问题“以停代改”。

    ——思想认识还不到位。一些领导干部重发展、轻保护,对国家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总体要求认识不到位、落实打折扣,也制约了全省污染防治工作深入开展。

    整改调度、督办工作不够扎实,督察整改领导小组很多工作由设在省环境保护厅的办公室推动,日常仅以督办函的形式调度整改进度,未按各部门职责分工开展现场检查,导致上报情况与实际明显不符,上报整改完成率达到83%,实际仅为64%。考核工作流于形式,2016年商丘、洛阳PM2.5、PM10平均浓度大幅上升,但大气考核结果均为合格;2017年多数地市未完成优良天数考核目标,但都通过了考核;郑州市大气污染治理没有达到河南省确定的目标要求,但仍被评为优秀,并获得奖金150万元。问责存在水分,河南省提供材料显示安阳、新乡等地一些干部因环境问题给予警告、记过处分,而实际仅为通报批评或诫勉谈话。

    ——敷衍整改问题比较明显。对黄河湿地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重视不够,整治不力,投入较少。2016年、2017年,中央分别下达河南省黄河湿地保护资金4300万元和4400万元,但省级财政仅配套投入230万元和210万元,新乡、洛阳两地市级财政甚至未安排配套资金。黄河湿地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内存在3家非法企业,三门峡灵宝市不仅未予清理,反而于2017年3月通过政府办公会专题研究,同意相关企业延期缴纳2016年排污费。

    河南省水污染治理攻坚工作拖拉滞后,列入方案的72个重点工程未能如期建成,占比30.4%。省住建厅推进整改力度不够,工作计划与省政府攻坚方案要求严重脱节,导致任务和目标严重缩水。濮阳市2017年应完成13个重点治理项目,有7个未按期完成;郑州市金水区索须河、惠济区金洼干沟等均未按期完成治理任务,河水黑臭严重。新乡市水环境治理工程推进滞后,纳入整改方案的4座污水处理厂未按期完成,还有一些治理项目一拖再拖,甚至不了了之;全市仍有127个入河排污口未完成整治,市区周边每天约2万吨生活污水直排卫河。全省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仍有290余个环境问题没有解决到位。多数地方矿山环境整治工作无明显进展。

    ——表面整改问题比较多见。有些干部认为,“督察一阵风、躲过就轻松”,没有必要较真碰硬,导致部分问题“以停代改”。2016年督察与此次“回头看”重复举报问题达170件,督察组随机抽查21件,发现8件查处不实。2016年督察期间,群众举报焦作孟州市南庄镇皮革企业向废弃土坑排放污染物,孟州市政府以皮革企业已经停产为由认定举报不实。但经核实,当地98家皮革企业在2016年督察后又违法恢复生产,此次“回头看”进驻前10天才紧急停产、应对督察,近万吨含铬污泥长期非法倾倒至废弃土坑,严重污染周边环境,群众反映强烈。

    ——假装整改问题仍有发生。信阳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处理设施运行记录造假,渗滤液调节池直通城市污水管网,违法违规严重。范县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设施长期损坏停运,但督察时临时开启设施应对,并编造运行记录;范县城市综合管理局作为主管部门执法犯法,安排施工队埋设暗管将渗滤液直接接入市政管网。洛阳市汝阳县斜纹河非法采砂依旧存在,采砂许可证等制度形同虚设,在“回头看”进驻后,汝阳县水利部门凭空编造2016—2017年巡查记录、行政处罚案卷,并由河道管理人员伪造签名手印,性质恶劣。

    ——结构性污染问题突出。2017年全省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粉尘等污染物的排放强度分别高达全国平均水平的3.94、3.93和2.91倍。郑州市“火电围城”问题突出,安钢集团对安阳市区污染贡献较大。全省铸造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入园率低,治污设施不完善。洛阳市汝阳、伊川、偃师等地铝石煅烧和棕刚玉企业普遍管理粗放,治理不到位。洛阳市庞村、寇店、李村等乡镇家具制造小企业达400多家,而统计上报仅十几家,这些企业厂居混杂,装备落后,治污设施简陋且运行不正常,挥发性有机物和粉尘污染突出。郑州市、巩义市有各类碳素企业50多家,经过多轮整治,污染问题依然多见。

    ——机动车污染监管滞后。河南省柴油车约占机动车保有量的21%,污染问题十分突出,但相应的监督管理十分粗放和滞后。近年来,濮阳市路检达2万多辆,尾气超标389辆,仅处罚32辆,罚款6150元;焦作沁阳市是晋煤外运通道,来往货车众多,仅2018年5月开展过一次路检;新乡市2017年对27万辆机动车实施尾气检测,但从未对超标车辆进行过处罚。

  • 新闻推荐
  •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