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环保 > 蓝天 > 正文 >

首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完成情况

2018-10-24 14:34来源: 人民网-环保频道编辑:雪儿

    记者从生态环境部获悉,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2018年10月16日至10月23日,第一批河北、内蒙古、黑龙江、江苏、江西、河南、广东、广西、云南、宁夏等10省(区)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全部完成督察反馈工作。反馈会均由省(区)政府主要领导主持,督察组组长宣读反馈意见,省(区)党委书记作表态讲话。

    此次督察反馈意见体现了四个方面突出特点。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将“回头看”发现的问题按照问题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梳理分类,逐一明列地方在督察整改中存在的思想认识不到位,以及敷衍整改、表面整改、假装整改和“一刀切”等情况,并同步移交66个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问题。二是统筹两个重点。既围绕中央环保督察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又针对各地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领域开展专项督察;既咬住督察整改不力问题不放,不解决问题决不松手;又加强重点领域专项督察,聚焦精准深入,传导压力、压实责任。三是突出典型案例。在“回头看”进驻期间公开53个典型案例基础上,反馈期间又公开21个典型案例,通过典型案例,更好地聚焦突出问题,回应社会关切,发挥震慑效果。四是注重客观评价。根据各督察组督察实际情况,客观评价10省(区)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整改效果,有的取得显著成效,有的取得重要成效,有的取得积极成效,有的取得一定成效。

    “回头看”开展以来,10省(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大整改力度。广东省坚决压实责任,特别是针对固体废物跨省转移问题和茅洲河、练江等重点流域污染防治加大工作力度;河北省在督察反馈后两天三次召开整改部署会议,要求全面彻底迅速整改;宁夏回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部署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要求“认真反思,有错即改”;云南丽江、江苏镇江分别针对拉市海高原湿地、长江豚类等自然保护区违法建设问题迅速整改,加快拆除有关项目和设施。各地还针对公开的典型案例,迅速开展问责调查,督察进驻期间公开的53个典型案例,相关地方已主动问责513人,其中厅级干部17人,处级干部132人,有效传导了压力。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要求,生态环境部将继续做好各地督察整改工作的分析、调度和现场抽查。针对督察整改中存在的问题,视情采取函告、通报、约谈、专项督察等措施,对问题咬住不放、一盯到底,以督察整改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 新闻推荐
  •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