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一年前,这里还是被当地人称为“晴天扬尘满天,雨天污水横流”的西南地区最大的收荒场——“牛棚子”废旧物资回收交易市场。在处置了32862吨废旧物资、清运了8170吨垃圾后,这座困扰当地居民40年之久的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的“收荒场”,露出了原本的乡村景色。
痛下决心
百天取缔非法经营户300家
“垃圾围城真不是夸张的说法,这是‘牛棚子’的真实写照。” 内江市东兴区椑南镇红庙村5组的村民告诉记者,以前坐在从内江到隆昌的绿皮火车上,过铁架桥时远远便能看见绵延的“垃圾山”,不知情的人会认为那是个垃圾填埋场。
其实,从上世纪80年代初算起,“牛棚子”至今已有近40年历史。这里曾经营着400多个品种的废旧物资回收,不仅物资乱堆乱放,而且没有治污设施,环境污染问题十分严重。
东兴区椑南镇党委副书记林鑫说,“长久以来,我们都想彻底解决问题,但由于涉及非法经营户多、占地面积大、园区容纳不下等因素,迟迟下不了决心。”自2012年来,东兴区多次开展规范整治,特别是2015年以来,通过取缔一批、转产一批、规范一批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治本不够,时有反弹。
“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对最终取缔‘牛棚子’下了一剂猛药。”内江市环保局局长谢媛丽说,在原有规范整治和宣传的基础上,用不到100天的时间,取缔了“牛棚子”片区废旧物资非法经营户300余家,销售、消化、处置废旧物资3万多吨,彻底斩断了片区环境污染源头,解决了困扰当地近40年的环境问题。
过去堆放废旧物资的屋前和公路周边,如今已部分栽植紫薇、三角梅、樱红李等景观植物,由“脏乱差”地带变成了干净的绿化带。
“我们还是想加快重构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站在田坎边,林鑫说,未来,椑南镇将实现“垃圾围城”向“清新小镇”“缤纷小镇”的华丽转身。
层层推进
分别实施“猎狐、猎豹、猎虎”行动
300多户非法经营户不是少数,这场取缔行动并不轻松。
“过去在规范整治期间,我们基层的同志遇到过胡搅蛮缠,也遭到过谩骂和威胁。”东兴区环保局局长冯成金感慨地说。然而,解决这些前期遇到的困难,为后面的取缔工作奠定了足够的思想基础,保障了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整合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猎虎”行动顺利完成最困难的椑南镇和椑木镇场镇94户非法经营户取缔,消化废旧物资11321吨,全面完成取缔任务。
这些工作光靠一两个部门根本无法做到。 三大行动开展期间,东兴区共联合42个区级部门,抽调261名精兵强将,成立了10个取缔工作小组、两个交通管制联合执法小组,多名年过半百的工作人员每天24小时坚守岗位。
疏堵结合
阻断非法购进废旧物资渠道
取缔工作的关键是阻断进货源头。冯成金介绍,为彻底阻断非法购进废旧物资的渠道,倒逼非法经营户“自行销户”,从2017年11月初开始,当地就组织区工商、交警、路政等5个部门执法人员组成交通管制联合执法小组,每天24小时对超限(超重)及为无照无证废旧物资经营户提供运输的车辆开展联合执法。
“现在执法检查点还在正常运转。”来到“牛棚子”区域主干道两端及再生园区门外时,一辆装满废旧塑料瓶的废品运输车正在接受综合执法检查站人员检查。据了解,车辆必须出具通行证,接受检查并登记后才能运到园区。这为实现片区废旧物资控增量、减存量、强消化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配合经营户找下家、通渠道,尽快自主消化的同时,针对部分大户存量巨大、短时间内确实无法全部消化的客观实际,区里还建设了7900平方米的临时堆场,用于临时堆放、限期消纳,有效减小了工作阻力,为整体工作推进提供了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