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丽中国 > 蓝天 > 正文 >

1月-8月,北京大气质量改善明显

2020-09-28 10:25来源: 中国环境报编辑:cfej2

       走进北京市大兴区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的文创中心,映入眼帘的是由工厂渣池改造而成的地下西餐厅、由“输煤廊”摇身一变而成的“书媒廊”……这座造型前卫的文创中心,前身竟是一座设施陈旧、烟尘飞扬的燃煤供热厂。供热厂老员工张力伟高兴地说:“现在,咱们锅炉工也能穿上白衬衫了。”
       大兴区调整能源结构,PM2.5累计浓度降幅全市第一
       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工业发展的大潮,大兴区工业开发区聚集了大批工业企业。北京首兴永安供热有限公司(即新媒体产业基地文创中心的前身,以下简称供热厂)便是其中之一。
       这家供热厂承担着工业开发区57家企业以及4000多户居民的生产供气和生活供暖工作。张力伟回忆说:“我1997年入厂工作,当时80米高的烟囱里冒着浓烟,整个厂区都飘荡着粉尘,地上也布满小黑点,我们根本不敢穿浅色衣服进入厂区。黑烟四散也使附近居民不敢开窗户。”
       不仅如此,多年来,供热厂以燃煤为主要能源,其热效率极低。低效、高能耗的产业发展模式使供热厂入不敷出,年亏损达2000万元。
       转型升级成为包括工业开发区在内的整个大兴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013年,北京市开启五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大兴区抓住机遇,积极开展清洁能源改造,分步骤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第一步,利用太阳能、电、小吨位燃气锅炉对非供暖季企业用气结构进行改造,当年实现减亏1000万元。第二步,推行煤改气工程。2013年,对原有6台共计130吨燃煤锅炉进行改造,占当年全市市级开发区燃煤锅炉改造计划量的26%。煤改气工程完成后,年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等排放400余吨,使全区污染物排放减少10%。供热厂扭亏为盈,同时为新区节能减排做出重要贡献。
       2017年,北京市《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139-2015)规定,自2017年4月1日起,全市新建燃气(油)锅炉氮氧化物排放浓度需执行30毫克/立方米排放限值的规定。新媒体基地确定启动供热厂锅炉低氮改造工作,于2017年11月通过市区两级环保验收。改造后的锅炉很快正式运行。
       通过采取燃煤锅炉改造、燃气锅炉低氮改造等举措,供热厂焕然一新。锅炉烟气中的氮氧化物排放量由改造前的平均约100毫克/立方米减少到30毫克/立方米以下,氮氧化物排放量较改造前降低70%。
       不只是新媒体基地,2013年以来,大兴区通过采取一系列举措,压减燃煤193万吨。2017年年底,大兴区全面实现“全区无煤化”。截至目前,大兴区PM2.5累计浓度为40微克/立方米,降幅居全市第一。
       东城区创新扬尘管控,前7月降尘量下降幅度居全市第一 
       走进东四街道老城区的胡同,满眼绿色让人倍感舒适。经过3年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东城区街巷胡同成为清朗、干净的公共空间。
       东城区作为首都的重要区域,建筑工程项目密集、背街小巷众多,扬尘治理难度较大。2018年,东城区降尘量均值为8.6吨/平方公里·月,在全市16个区中排倒数第二。
       面对居高不下的降尘量,东城区深化背街小巷生态环境治理,创建大气污染防治精细化治理街道,推广背街小巷机械化清扫、精细化深度保洁,健全背街小巷积尘负荷、尘土残存量检测,将扬尘管控工作不断推向深入,着力打造“绿色东城”。
       针对老城区胡同尘土残存量高、难清洗的特点,自2018年起,东城区以东四、天坛街道为试点,先后投入8000万元,购置适合背街小巷使用的洗扫吸一体化专业机械,由人工清扫和垃圾捡拾转变为机械化治理。
       此外,东城区持续做好218条维护类背街小巷环境日常管理维护工作。其中,处于规划稳定区域内、已清退或拟清退主体的拆迁项目地范围内的背街小巷,可参照达标类背街小巷开展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其他区域内背街小巷,到2022年全面形成安全有保障、环境有治理、秩序有维护的长效机制,以更好地推动环境改善工作。
       经过精细化整治,东城区街巷胡同中,雨儿胡同、草厂四条等5条胡同被评为北京“最美街巷”,73条胡同被评为“首都文明街巷”,数量居全市各区之首。
       2020年1月-7月,东城区降尘量均值为5.7吨/平方公里·月,优于全市平均水平,位列城六区之首;同比下降22%,下降幅度居全市第一。
       “北京蓝”为小康社会底色增辉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大兴区与东城区环境质量的改善是实现“北京蓝”的缩影。
       近年来,北京市组建市委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并组织实施五年清洁空气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等多项重点行动,将PM2.5浓度下降等纳入对各区、市有关部门的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对各区、各街乡镇的生态环境质量排名、约谈、问责机制,保障北京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处副处长徐向超介绍,北京市依据PM2.5来源解析,聚焦燃煤、机动车、扬尘、挥发性有机物等重点领域攻坚,打好“治两散”收官战,在确保群众温暖过冬的基础上,基本实现平原地区“无煤化”。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不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累计完成近1.2万家“散乱污”企业分类处置,并实施动态“清零”,清退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近1800家。
       在移动源减排方面,实施最严格的机动车排放和油品标准,先后出台国三车淘汰补助、国三标准柴油货车全市禁行、新能源货车优先通行等政策,调整扩大非道路移动机械低排区范围。2013年以来,累计报废转出220余万辆老旧机动车,推广新能源车30余万辆,累计将20.5万辆超标车纳入黑名单数据库,实施“闭环管理”。
       搭建全国首个重型柴油车远程在线监控平台,将4.2万辆重型柴油车纳入在线监控系统;建立非道路移动机械备案管理数据库,实现环保标识数据手机端APP采集,4万余台非道路移动机械完成编码登记。在全国率先开展重型柴油车氮氧化物检测,严管严查38个进京口和市内重点道路。重型柴油车超标检出率从15%下降到6%左右。
       在扬尘管控方面,初步建成全市统一的扬尘视频监管平台,实现现场巡查与在线监管相结合;建成覆盖全市333个乡镇(街道)的细颗粒物、粗颗粒物监测网络,1800余条道路实现积尘负荷走航监测,定期排名通报乡镇(街道)粗颗粒物、道路积尘负荷情况和排名倒数的乡镇(街道)。2020年上半年,全市降尘量均值为6.6吨/平方公里·月,同比下降4.3%。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3年以来,北京市4项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明显下降,2019年全市PM2.5浓度进入“40+”行列,为42微克/立方米,较2013年下降53%,重污染天数从2013年的58天下降到2019年的4天。今年8月,全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29微克/立方米。1月-8月,全市4项污染物浓度继续保持同期最低,其中PM2.5累计浓度为41微克/立方米,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中浓度最低; 累计优良天数170天,同比增加20天。北京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市民的蓝天幸福感明显增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亮了环境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