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丽中国 > 蓝天 > 正文 >

决战换来“衡水蓝”

2022-07-06 09:38来源: 中国环境报编辑:遥城
  夏日的衡水,碧空如洗,水天一色。衡水湖的粼粼波光,将树木衬得青翠葱郁、欣欣向荣。
  如此美景之下,谁能想到,2016年河北省衡水市空气质量曾位列全国倒数第一。那顶困扰衡水市民许久的大气污染“黑帽子”,是如何摘下的?昔日灰蒙蒙的天空,又如何换成了“衡水蓝”的底色?
河北省衡水市文化艺术中心。陈康 摄
  全方位治理,整治见成效
  参加工作20多年,河北省衡水市生态环境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局局长李敬恒堪称是一位生态环保老兵。在他的记忆里,印象最深的便是6年前衡水市委、市政府的那个决定。
  “当时衡水空气质量全国倒数第一,衡水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强力推进燃煤锅炉淘汰和提升改造工作。抹掉燃煤之‘黑’,换来天空之‘蓝’。”李敬恒回忆道。
  从当时的监测结果来看,这个决定无疑是正确的。衡水市测定的主要污染源中,燃煤占第一,工业排放占第二。于是,无数和李敬恒一样的衡水生态环保人投入到这场攻坚战中:走访一家家企业,摸底一台台锅炉,督导一个个项目。
  “那段时间,辖区内哪家企业的炉子要淘汰,哪家企业的炉子要提标改造,我和同事们都了如指掌。”李敬恒笑着回忆。
  努力之下,到2017年底,衡水市辖区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实现全面淘汰,比河北省规定的目标任务完成时限提前了整整一年。
  燃煤锅炉攻坚战初步告捷,但衡水市的大气污染治理并未停步。随后的几年中,衡水市一仗接着一仗打,先后开展“散乱污”企业清理整顿、餐饮油烟集中整治、化工企业整治提升、工业企业全面达标排放、扬尘综合整治等多个专项行动,对空气污染开展全方位治理。
  而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衡水市又将治理重点放在臭氧污染防治攻坚战上。
  “坚持‘提前着手、夏病冬治’,制定提出18条可量化、可考核的具体举措,有效减少臭氧生成,减轻污染影响。今年1月—10月以臭氧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为138天,同比减少15天。”去年11月“衡水市大气污染防治开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衡水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李连兵表示。
  科技来帮忙,治污更精准
  大气污染防治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硬仗,而科技支撑是决定胜败的关键。
  “在空气质量持续好转的今天,精准治污是当前的重中之重。充分利用好实时、精准监测的数据,深入研究,科学开展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防控,不断完善‘一市一策’减排方案,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杨婷介绍。
  杨婷所在的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与衡水市建立合作机制,通过信息化技术采集、整合各类环境信息,科学分析大气污染成因,摸清了衡水市大气污染的症结所在。
  确诊了“病因”,治的序幕便由此拉开。这场与污染的决战中,科技在治理环节为胜利增添了砝码。
  监管手段在创新。衡水市生态环境指挥中心已经构筑起以162个空气监测站、261套秸秆高点摄像头、184家重点污染企业在线监测、313个施工工地扬尘监测、51家重点VOC企业监测、4套移动污染源监控系统为基础的覆盖全市的环境感知物联网。
  监管方式在升级。衡水全市所有建筑工地安装视频监控和PM10在线监测设备,常态化开展道路积尘走航监测。
  监管能力在提高。衡水市2021年开展夏季环境空气VOCs加密监测,定期通报臭氧污染状况。强化臭氧污染研判应对,提前5天预测臭氧浓度变化范围,提前预报臭氧污染等级,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科学开展应对。
  “强化科技赋能,加强科研力量支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助于加速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衡水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崔延斌告诉记者。
  用心帮企业,实干惠民生
  污染治理是严格专业的,执法人员按照“严谨细致、求真务实”的要求,不打招呼、直奔现场、突击检查,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但同时,污染治理也是温馨体贴的,当地生态环境部门不仅提要求,更送政策、办实事、抓落实、促发展,推行“一企一策”,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不建议企业把环境绩效评级申报环节委托给第三方公司,这样做明显不符合评级技术指南中针对重点行业企业‘要设置环保部门,配备专职环保人员,并具备相应的环境管理能力’的要求。”衡水市环境应急与重污染天气预警中心主任徐广锋,为企业负责人讲解环境绩效评级技术要求时说。
  环境绩效评级的第二阶段工作中,衡水市生态环境局积极指导有提升意愿的企业开展环境治理提标改造,协助完成提升改造的企业重新申报、审定级别。在这一过程中,温馨提醒、建议成了常态。
  此外,衡水市生态环境局通过组织技术培训、政策宣贯、实地走访、座谈沟通、邀请专家把脉等形式,引导企业从污染物达标排放转向生态环境治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仅2021年,衡水市生态环境系统出动帮扶26165人次,走访企业22928家次,包联帮扶企业1293家次,提出有效帮扶措施839条、意见建议3363条,用实际行动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