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记者之家 > 媒体采风 > 正文 >

补短板 护农村生态

2018-05-10 13:27来源: 光明网编辑:明辛
 【三方谈】
  主持人:
  本报记者 龙 军
  ● 宾:
  湖南省长沙县副县长 彭正球
  湖南省长沙县爱卫办主任 方建武
  湖南省长沙县田汉小学校长 詹 军
  如何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主持人:主管县里的环境保护和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您有哪些体会?
  彭正球:作为工业强县,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长沙县十分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治理,坚决杜绝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决不“站在垃圾堆上数票子”。
  就垃圾分类工作而言,长沙县从2013年起就实施了城乡有毒有害垃圾统一回收,已逐步探索出一条农村生活垃圾处置的低碳环保、循环发展经济之路。我们每年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投入上都有较大幅度增加,近三年来,总投入超过1.8亿元。长沙县通过健全长效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整治措施等手段,大力推行农户生活垃圾“三分法”,倡导易腐垃圾不进桶、不出户,引导村民源头减量、就地生态处理,积极构建“户分类投放、村分类收集、镇分类中转、县市分类处理”的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新体系。到去年5月,长沙县已全面打通有害垃圾和低价值可回收垃圾的终端处置渠道,预计到2020年,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将达35%以上。
  可以说,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保面前,长沙县不需做选择题,而是通过加大投入、源头减量、转型升级、去除产能“加减乘除”四个方面,切实抓好重点领域和重点单位的节能,实现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不断下降,同时加快培育和做大绿色产业,替代传统发展方式。
补短板  护农村生态
  湖南省长沙县春华镇九木村保洁员在收拣二次分类后的垃圾。光明图片
  如何避免政府全包全揽
  主持人:搞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您有什么建议?
  方建武:搞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生态美县的基础工作,也是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必由之路,具有十分重大和深远的意义。对此,我有三点建议:
  一是继续加强垃圾分类处理知识的宣传,引导群众自觉参与垃圾分类,逐步实现由政府兜底收集到群众自觉付费。注重农民良好生活方式的培养,移风易俗,引导农户自觉遵守垃圾分类投放入桶的要求,积极推行农户缴费,避免政府全包全揽,充分提高农户的参与意识和监督意识。
  二是要将垃圾处理与生态环保相结合,把垃圾处理作为一项改善环境、提升群众满意度的重点工作来抓。进一步加大投入,全面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减量示范村、镇建设工作,迅速推进垃圾收集设施提质建设,积极探索“无害化、清洁化、资源化、节能化”垃圾处理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与应用,实现垃圾分类分流处置,减少生活垃圾中转、卫生填埋处理量。
  三是积极引导民间力量参与垃圾分类处理。在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方面,进一步探索高价值可回收物的市场化回收机制,用市场化手段激励基层从源头开展垃圾分类回收。同时,鼓励各镇积极开展餐厨垃圾利用处理,推进农村集镇和大型餐饮机构的垃圾分类减量。
  如何在环保治理中体现人文精神
  主持人:田汉小学每年定期开展环保、垃圾分类相关活动,您认为在学校开展这些教育有哪些意义?
  詹军:近年来,田汉小学每年都会定期开展环保、垃圾分类的主题黑板报、主题手抄报、主题讲座、主题班会、主题绘画等活动。同时,学校还通过课堂教学、电子屏、班级微信群、宣传栏等多种渠道多形式向学生、教师和家长宣传环境保护的意义和基本常识。
        很多人认为垃圾分类只是环保问题,但事实上它也是人文精神的一种展现。珍惜所有能够再利用的资源,是中华传统美德“知福”“惜福”的体现。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阶段,思想活跃且可塑性强。如果在这个阶段形成某种意识,这种意识将会对其产生深远影响。在学校实行垃圾分类回收是学校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深入体现,也是提高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措施。
        最近,长沙县以农村垃圾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变革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不断深化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建立环保合作社,引导农民参与。长沙县每个镇都有一家农村环保合作社。合作社都实行“户分类处理、村集中处理、镇监督管理、县以奖代投”的模式。生活垃圾首先由农户进行分类,可降解垃圾由农户自行处理,不可降解的工业类垃圾就扔进垃圾桶,由保洁员上门收取。收取过程中,可回收的垃圾可以作价变卖掉,不可回收的则被拿来进行压缩处理。并进一步探索利用热解技术和易腐垃圾综合处理技术来处理其他垃圾和易腐垃圾,实现乡镇垃圾处理不出镇,从根本上解决垃圾处理难题,真正打造全县生活垃圾全链条无害化处理。
        我国农村经济不断发展,据统计,目前中小企业在数量上占到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创造全国50%以上GDP,尤其是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对农村的经济发展上起到关键作用,但是在促进农村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伴随而来的是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表现在:污染严重的工业项目从城市转移到农村、农村环保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依然存在、农业废物综合利用率低,畜禽养殖污染日益加重、水污染日趋严重,部分农村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农业面源污染严重以及环保工作重城市轻农村。所以必须采取合理措施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快、更好的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这就要求加强农村环境监管与执法力度,严格依法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加大对农业生产的资金技术支持力度,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大力推动农村生态工程建设等。
        加大对农村污染防治基础设施建设和资金投入力度美丽乡村建设是政府行为,同样也是广大农村群众的热切希望,要充分调动县、乡、村三级政府的积极性,上下同心,合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让更多的农民分享建设成果。
  • 新闻推荐
  •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