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货轮川流不息的航运干线,这里是候鸟栖息的天然驿站,这里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世外桃源”……这里是长江口,美丽的生灵犹如跃动的“音符”,与青山绿水相依,与码头城市相伴,奏出欢快的乐章。长江口是长江在东海入海口的一段水域,从江苏江阴鹅鼻嘴起,到入海口的鸡骨礁为止,长约232公里。长江口平面呈喇叭形,窄口端江面宽度5.8公里,宽口江面宽度90公里。
候鸟是否愿意栖息是自然环境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志。候鸟迁徙带长达数千公里,甚至上万公里,途中鸟儿需要繁育地、中途停歇地。多年来,沿海地区经济建设开发步伐加快,一些候鸟的中途停歇地被破坏,给鸟类生存造成很大威胁。
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周海说:“候鸟选择迁徙落脚点是非常挑剔的,要看是否能寻觅到美食,比如小贝壳、小鱼,要寻找适宜做窝的环境。”
“改善滩涂环境,要关注两个指标,一个是水,一个是泥,水质好了,泥沙资源丰富了,才会有大片的芦苇,进而贝类、蚌类生物也会增加,这都是候鸟休憩所需要的。”周海说。
滩涂浅海的自然风光和如约而至的水上精灵,让人沉浸在未经雕琢的世界。
自然环境保护并不意味着人类一切工程项目都要禁止,也并不是说工程项目一定是破坏环境的。
长江口优质滩涂湿地的形成恰恰是和一项重要的工程项目有关。
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设工程是一项水运投资规模大、技术复杂的重大航运工程,是打造长江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的重大建设项目。为了疏浚、维护航道,每年将产生大量的疏浚土。以往疏浚土多是直接抛至海洋,浪费了泥沙资源也污染了海洋环境。通过滩涂整治工程,将疏浚土“变废为宝”,在长江口形成一片优质的滩涂湿地。
“随着长江水流变缓,冲刷至长江口的泥沙资源逐年减少。如果不进行人为干预,日积月累,这里会变成一片荒滩。通过资源再利用,保护了泥沙资源,维护了生物多样性。”周海说。
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形成绿色发展方式。长江江豚,是世界上唯一的淡水江豚,它们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2500万年,其吻部短圆,看起来就像一直在微笑,这一特点使得江豚有着“微笑天使”的美称。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设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就遇到了江豚保护的难题,为了保护江豚,施工团队决定“绕道而行”。除易地保护长江江豚外,保护区采取还采用了就地保护的模式,主要是做好夹江水质科研监测和管理工作,实时监控夹江水质和测量水温,形成水质监测报告;及时清理夹江岸边杂物,避免对江豚活动造成潜在伤害;加强巡逻,严禁偷钓鱼、电鱼等现象发生。
为维护长江上游鱼类种群多样性和长江上游自然生态环境,合理持续利用渔业资源,补救因水电工程建设和经济建设等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及时拯救长江上游濒危鱼类。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能因为工程实施破坏江豚的生存环境。工程最终选择了施工难度更大的右汊,施工也严格避开了4月至9月的江豚繁殖期。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莫须惊白鹭,为伴宿清溪。”别让诗词中的美景成为记忆,让长江口的跃动“音符”永不休止。下好长江经济带“一盘棋”,健全流域管理的综合立法不可缺位。中国地质大学教授李长安日前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维护长江流域整体的生态健康,促进长江经济带的稳定有序发展,急需制定一部基于流域生态系统的法律。近日举行的武汉大学“长江经济带发展学术研讨会”上,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原所长王树义教授透露:国家发改委已就长江立法征集专家意见。这标志着,为长江立法,越来越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