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球视野 > 国际新闻 > 正文 >

日本创纪录酷暑与印度洋海水温度异变有关

2018-08-10 09:12来源: 参考消息网编辑:小冉
  据日媒报道称,有一种观点认为,日本今夏创历史纪录的酷暑与印度洋海水温度发生异变有关系。这种异变被称为“印度洋偶极子(IOD)现象”,日本受其影响,造成酷暑的两大高气压势力增强。
  据《日本经济新闻》8月6日报道,日本气象厅说,埼玉县熊谷市7月23日气温高达41.1摄氏度,创下观测史上的新高;福冈县福冈市108个观测点的气温也创历史新高;日本东部地区7月的平均气温比往年高2.8摄氏度。
  报道称,其原因在于太平洋高气压不移动,而西藏高气压从大陆移动过来叠加于其上,形成了双层高气压结构。今夏没有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高气压发达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印度洋偶极子现象”的影响。
  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研究员土井威志说,今年的“印度洋偶极子现象”出现在7月初,此后逐渐增强。
  “印度洋偶极子现象”通过两种途径对日本产生影响。印度洋西部温暖的海水生成强烈的上升气流,然后在东部印度尼西亚海域变成下降气流,导致高气压增强。其中一部分风在向东北方向推进的过程中形成大量水蒸气,抵达菲律宾海域后变成上升气流并降大雨,在日本附近下降,导致太平洋高气压增强。这是途径之一。
  另一个途径是经过欧洲。印度尼西亚海域高气压形成的大风北上,在孟加拉湾降大雨。经过大气循环,在欧洲地中海附近形成强烈的高气压。偏西风蛇行向东部移动,西藏高气压也轻易地从大陆伸展出来。
  东京大学教授中村尚指出:“由于欧洲酷热,偏西风继续蛇行向前,横穿大陆抵达了日本。”由于受偏西风蛇行的影响,日本今夏变得更加炎热。
  今年进入8月后依然会持续酷热。岐阜县多治见市的最高气温突破了40摄氏度。日本气象厅预测,关东甲信以西地区入秋后依然炎热。
  • 新闻推荐
  •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