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要闻 > 热点追踪 > 正文 >

徐州三年打造全国节能减排示范城市

2018-06-05 08:15来源: 新华网编辑:小璐
    春季多风,是风力发电的旺季。在华能徐州铜山风电场,长山、象山等多处山头上,49个90米高的“大风车”转动着扇叶进行风力发电。去年,铜山风电场一期25台机组发电量达1.03亿千瓦时,相当于省下标煤3.3万吨、节水4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0万吨。二期项目最近建成,预计今年各项数字将翻倍。

    风力发电,这是徐州近年力推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项目之一。作为全国典型,徐州在2014年底被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列入30个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也是江苏唯一入选城市。在3年建设期内,徐州围绕产业低碳化、交通清洁化、建筑绿色化、服务业集约化、主要污染物减量化、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利用规模化等六方面要求发力,让城市发展融入生态理念,把优美环境留给普通百姓。

    黑臭河变“香溪”

    徐州曾有很多标签引人关注:华东地区重要能源基地、全省唯一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不过,随着资源枯竭,如何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促进城市在转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摆在徐州面前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作为昔日煤城,资源和环境是制约徐州发展的两大瓶颈。”在当年进行的全国节能减排综合示范城市创建答辩会上,徐州市主要领导直指问题所在,提出依靠资源消耗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必须通过节能减排,腾出资源和环境容量,为今后发展提供空间。

    徐州还是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在这一区域内有9个资源性城市和6个老工业基地,这些地方都因煤而兴,产业结构层级较低。国家选中徐州作为节能减排示范,是在淮海经济区树标杆,通过带动效应,共同走出发展新路。

    节能减排关系千万徐州百姓切身利益。“保障居民吃上干净水、呼吸新鲜空气、食用放心食品,是我们的头等大事。”徐州的庄严承诺,正努力变成现实。家住徐州香溪左岸小区的居民徐刚告诉记者,他家门前的“香溪”过去就是黑臭河,家里夏天都不敢开窗户。最近经过治理,河里挖出上万立方米污泥,又铺设生态护坡和严控排污,让这条1.1公里长的三道中河又“香”起来。

    向风向太阳要能源

    在徐州市缮维建材市场,20多万平方米的厂房屋顶上,一排排太阳能光伏板格外惹眼。该市场总经理张兴国很欣喜,闲置房顶可为他带来每年180万元租金。而在该电站负责人刘姚看来,这会实现共赢,“去年6月投运以来,若天气晴好,每天能发电8万千瓦时,估计七八年就能收回一亿多元成本。”刘姚说。

    正是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徐州在去年实现非火电机组发电量24.7亿千瓦时,较2014年增长209%。而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徐州将综合示范工作延伸到生态文明建设、大气水污染治理等多个领域,并根据六大任务建立六大体系,累计实施“六化”项目1000余项。其中,实施典型示范项目107个,完成投资额约340亿元。

    不只“求新”,传统企业也在进行升级。走进徐州华润电力有限公司,大厅内一块电子屏实时显示着6台机组的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该公司副总经理陈超虎介绍,他们在去年11月对全部机组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总体污染物排放量降低约四分之三,各项指标均优于国家规定标准。“特别是前年对两台百万机组的改造效果最突出,每年可节约9万吨标煤,等于节电3.1万千瓦时。”

    建设节能减排示范城市,为徐州带来实实在在的成果。统计显示,徐州的单位GDP能耗、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5项约束性指标全部完成国家下达任务。

    节能减排不停步

    抓住3年建设期,徐州以此为契机,出政策、搭平台、建机制,让节能减排不停步。

    制定差别化电价、差别化水价气价、财政、环保收费、土地优惠等15类政策,出台了130多份政策文件和执行文件。

    制定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生态补偿机制等38项创新性机制,出台280多份指导文件和执行文件。

    成立徐州市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节能减排具体工作开展和协调,从市财政、发改、经信、环保等主要部门抽调人员集中办公,并落实月调度、季巡查工作机制。

    徐州在环境监测、能耗监测、大气污染监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交通节能监测、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等方面也建立对应的体系平台和专业技术人员。

    徐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预警信息室主任饶永才介绍,利用“示范市”资金支持,他们建立灰霾超级监测站,配备重金属元素分析仪、大气颗粒物监测激光雷达、灰霾流动监测车等多种先进仪器和设备。原来主要监测6个参数,现在增加到上百种,监测更加精细和精准,可快速诊断污染成因、来源及发展趋势,并发布污染预警信息,指导政府启动应急预案。

    打造靓丽宜居美好家园,徐州不会停步。今年,徐州将在新能源发电、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实施一批能源结构调整项目,加快推进铜山燃气热电联产及南区热电、新汇热电煤改气项目,推动前端清洁化生产和后端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支持园区、企业实施绿色化、循环化改造,建设一批绿色产品、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