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要闻 > 新闻速览 > 正文 >

浙江多举措保持生态环境质量

2018-08-09 09:44来源: 浙江日报编辑:明辛
  今年以来,浙江省陆续打响“蓝天保卫”“护水斩污”和“清废净土”等专项执法行动,浙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浙江治水不停步。今年上半年,全省Ⅰ至Ⅲ类水质断面占比达82.8%。这是自2010年以来,全省同期地表水Ⅰ至Ⅲ类水质断面比例的新高。
  五年治水,一以贯之。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221个省控水质断面无劣Ⅴ类;满足功能要求断面占86.4%,同比上升1.8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103个国家考核流域考核断面中,Ⅰ至Ⅲ类水质断面个数增加1个。
  从浊到清,由净到美。今年上半年,全省各地克服降雨较少等客观因素影响,着力建设“污水零直排区”与“美丽河湖”。
  同时,我省对水环境治理提出了更高的目标。今年6月,《浙江省美丽河湖建设实施方案》出台,勾画出一幅美丽河湖蓝图,至2022年,全省将新增500条(个)“安全、生态、美丽、富民”的美丽河湖。目前,已有127条河道、10个湖泊按照“安全流畅、生态健康、水清景美、人文彰显、管护高效、人水和谐”的标准被列入了美丽河湖建设名录。
  老百姓“大水缸”的安全关乎国计民生。今年上半年,全省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个数达标率为95.6%,同比上升1.1个百分点。其中,11个设区城市的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90.5%,同比持平。从分析来看,今年以来,我省饮用水达标率普遍好于去年。今年3月,我省饮用水水质、水量更实现“双百”达标的好成绩。
  同在一片蓝天下,“蓝天白云保卫战”已成为全省干部群众口中的热词。今年1月至6月,全省11个设区城市日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平均为82.2%,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
  前不久,我省各地市迎来了“蓝天保卫战”首席技术顾问,他们活跃在工业区、垃圾焚烧厂、污水处理厂等大气环境问题突出的地方,回应基层需要解决的治气热点难点问题。
  今年上半年,全省11个设区城市中,舟山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最低,拥有着全省最好的空气,杭州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则为全省最高。舟山、丽水、台州三地稳居全省空气质量前三。
  与雾霾紧密相关的PM2.5指数,一直受到群众的关注。今年上半年,全省设区市PM2.5平均浓度为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9%。预计到2020年,全省设区市PM2.5平均浓度将达到35微克/立方米,达到国家年均二级标准限值。近年来,随着VOCs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大,另一污染物指标臭氧逐渐为人熟知。今年上半年,我省以臭氧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次最多,占总超标天次的59.0%;其次为PM2.5,占38.7%。
 
  • 新闻推荐
  •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