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晨报记者昨天获悉,门头沟区潭柘寺镇今年已拆违两万平方米,将率先实现“基本无违建镇”目标。
千年古刹周边违建被拆除
潭柘寺至今已有近1700年历史,是北京地区最早修建的一座佛教寺庙,素有“先有潭柘500年,后有北京城”之称。然而近年来,这座千年古刹周边被一些私搭乱建的违建影响了风景。
昨天,这些距离潭柘寺景区仅几百米的违建被一一推倒,横七竖八的广告牌匾和灯笼也被逐一摘除。娄相峰说,此次违建拆除后,拆后的土地将由历史和规划专家统一规划,设计乡村规划导则,挖掘古村落的文化底蕴,让潭柘寺周边再现千年古刹肌理。镇里还将打造美丽乡村样板,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并引入民俗文化等产业。
“街乡吹哨”解决拆不动难题
多年碰不得、拆不动的违建被拆,得益于“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这要放在以前,想要拆除这些违建难度真不小。”娄相峰说,“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曾一度是乡镇治理中最为尴尬的局面。
记者昨天在鲁家滩村看到,这里的养鸡场刚刚被拆除完。据介绍,养鸡场是上世纪80年代所建,情况复杂,违建认定难度大,需要统筹处理。此次潭柘寺镇的一声哨响将门头沟区区长也“吹”来了,规划国土部门、农业部门、环保部门等单位共同对违建进行了认定,并制定了拆除方案。次日,养鸡场得以顺利开拆。
2018年潭柘寺镇上账违建约2.83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已拆除1.93万平方米,并实现违建“零增长”,剩余违建将在今年11月15日之前全部拆除完毕,率先实现“基本无违建镇”目标。
“疏整促”让垃圾山变公园
整洁的休闲步道,古色古香的木质长廊,独具特色的庭院灯饰……在赵家台村,去年还存在的“垃圾山”今年已摇身变成公园。“这里的垃圾山存在几十年了,冬天白色塑料袋飞舞,夏天蚊虫乱飞,我经过这里从来都捂鼻子绕着走。”曾经对此地颇为“嫌弃”的村民果春红如今天天来公园遛弯、打拳、跳舞。
(责编: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