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督察·监督 > 正文 >

加强西部地区人才队伍建设

2020-02-10 18:52来源: 中国环境报编辑:雪儿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生态环境部门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人才培养工作,队伍和人才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但是,据笔者调查,西部地区县区基层生态环境部门由于机构建设起步相对较晚,加之地处偏远、经济欠发达等原因,在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不能适应当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需要。
  一是生态环境保护机构不健全。由于西部县区普遍存在编制数和机构数总盘子小的问题,县区生态环境局人员编制数总体上仍然较少,从而导致内部机构设置受限。很多区县抽调执法、监测人员到机关工作,又导致执法、监测人员长期脱离一线,专业技术水平无法提升。
  二是人才队伍专业结构还不能满足生态环境保护新形势的需要。虽然各地已经下大力气改善队伍结构,但人才层次结构不尽合理的现状短期内仍无法取得根本性突破。
  三是急需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困难较大。由于西部地区县区大多自然条件比较艰苦,地方财力不足,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大。同时,人才体制机制突破难度大,人才工作统筹合力尚未形成,存在稳不住、留不住的情况。
  四是人才流失现象不同程度存在。随着环境监测、环保中介等社会化服务性环境机构不断发展,对环境管理、监测等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不断加大。这些社会机构十分青睐业务能力强、拿来就能用的生态环保人才,基层生态环境系统人才,特别是环境监测、科研方面的人才流失现象仍然存在。
  “人才是第一资源”。当前,西部地区县区生态环境部门承担大量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任务,迫切需要培养造就一支业务过硬、素质优良的生态环保队伍,夯实生态文明建设人才资源基础。
  一是进一步加强机构队伍建设。县区生态环境部门要摒弃“等、靠”思想,以机构改革、省以下生态环保机构垂直管理改革、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等为契机,积极争取支持,使机构和人员编制继续得到加强。
  二是把好人员入口关,认真分析当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保护形势,引进当地急需的专业人员,把有限的编制用好。把好“环保专家库”入选关口,由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等机构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适应地方要求的专业技术人才。
  三是加大培训力度。通过院地合作、政企合作、挂职锻炼、专项培养等模式加大培养力度。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政治素质,紧密联系生态环保工作实际和干部思想状况,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鼓励干部结合岗位需要,坚持自学和进行在职教育,积极为干部业余进修学习创造条件。
  四是创造良好环境。对人员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关心爱护,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进一步健全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机制,畅通人才成长成才渠道,真正把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群众基础好、工作表现突出的优秀干部选拔出来。把干部个人的冷暖、苦乐挂在心头,及时为生态环保人才争取政策保障,创造条件让各类人才充分施展才华,用“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作者:尚益
  作者单位:四川省乐山市生态环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