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洪市橄榄坝农场采伐橡胶后违规种植波罗蜜。 督察组供图
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蚂蚁堆乡,满目山林郁郁葱葱,但刺耳的电锯声却划破了这里的恬静。
云南,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神秘而美丽的天然森林,让人们充满了无限遐想。
“一些市州天然林毁坏屡禁不止,公益林管理漏洞频出,经济林更新偷梁换柱,森林保护不到位。”2024年5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云南省发现,云南临沧市、西双版纳州等地存在毁林现象,在这里,天然林屡遭破坏,参天大树被围剥树皮,毁林种茶、咖啡等行为不断重演。
违规烧山 天然林屡遭破坏
独具民族特色的象脚鼓,是临沧的文化标志。这个位于云南西南部的美丽小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澜沧江与怒江将其环抱,独特的地理环境也造就了临沧市森林资源的丰富与多样,森林是临沧的魂,也是云南的根。
督察组前期在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暗访调查时,发现山林里不时传来“轰轰轰”的电锯声。
“是特别明显的电锯伐木声。”督察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刚走到临翔区蚂蚁堆乡,宁静的深林里传来格外刺耳的电锯声。放眼望去,这里的山林种类层次丰富多样。经过查阅资料显示,这里是一片天然林。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以下简称《森林法》)第三十二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天然林全面保护制度,严格限制天然林采伐。
督察组立即提高了警觉,循声望去,一棵参天大树应“声”倒地。
督察组立即奔赴现场查看。根据定位,督察组工作人员赶到了蚂蚁堆乡磨岸河右岸的一片森林,他们发现山林里多棵天然林被砍伐,仅剩树桩裸露在外。
锁定位置后,督察组再次来到同样的地方。随着无人机腾空而起,眼前的一幕令督察组惊诧不已:茂密的山坡已然光秃,剩下横七倒八的残树中,被火焚烧后的碳化痕迹非常醒目。
天然林遭毁在云南省并非个例,根据督察组调查发现,仅在临翔区蚂蚁堆乡,就有5处天然林被盗伐,共计215亩,其中160亩为2024年盗伐,并有违规烧山的情况,森林生态遭到严重破坏。
围剥树皮 盗伐手段更为隐蔽
2019年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方案》明确指出,天然林是森林资源的主体和精华,是自然界中群落最稳定、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陆地生态系统,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修复天然林。
临沧市蚂蚁堆乡的天然林被公然盗伐,这其中或许还存在违规审批的情况。顺着这一线索,督察组工作人员调查后果然发现了端倪——2020年12月,临沧新景林业技术服务公司在编制伐区调查表时,将蚂蚁堆乡杏勒村126亩天然林按人工林进行违规申报。
临翔区林业和草原局竟审批通过并发放了采伐许可证。临沧新景林业技术服务公司在实际采伐过程中更是越界开采,导致159亩天然林被毁。
十年树木,一朝被毁。记者查阅资料得知,天然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对气候变化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令人意外的是,2023年2月,临翔区林业和草原局又申请将上述地块违规调出天然林范围,云南省和临沧市两级林业和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无一提出质疑,竟层层予以同意。
督察组随即又对云南省多地开展了摸排调查,还发现云南省多个地州市在天然林下种植咖啡、茶叶,有人甚至为了防止森林里原生的树木和新栽种的咖啡树、茶树争抢阳光、养分,也为了躲避执法人员对砍树的追查,竟围绕已经长成的大树树皮进行环形切割,让大树一天天慢慢死亡。
记者跟随督察组在现场调查时还能看到,被剥开树皮的树干如同留下伤疤的皮肤一般,大部分树木已经垂死,无法挽救。
督察组抽查发现,在云南省景洪市普文镇秤杆村,咖啡种植已累计蚕食天然林15.9亩,63棵树被从根部围剥树皮。
借“更新”为名 经济林偷梁换柱
随着调查的深入,督察组发现云南省多地存在经济林违规使用情况。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获悉,林业资源按起源划分可分为天然林和人工林,按照功能划分可分为公益林和商品林。森林法要求,采伐林地上的林木应当申请采伐许可证,并按标准完成更新造林。督察发现,景洪市橄榄坝农场以采伐更新的名义,对4526亩橡胶林进行采伐后,未按照地方林业部门批复的《更新采伐调查作业设计》标准补种橡胶,而是大量种植波罗蜜等经济作物。景洪市嘎栋街道1384亩橡胶林被采伐后,有872亩违规改种香蕉。根据当地提供的统计数据,2020年以来,西双版纳州橡胶林等林木被采伐后,未按标准补种橡胶的地块高达3.45万亩。
水土保持法规定,禁止在25度以上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2023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调查发现,景洪市农垦集团所属国营景洪农场二分场、四分场和嘎洒沙药社区二组等地,在2019年至2023年以采伐更新的名义,大面积砍伐山地橡胶林等林木后,未按采伐作业设计要求种植橡胶林,而是违规大量种植香蕉、菠萝,且大部分处于坡度大于25度的山地上,有的甚至超过60度,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严重。根据西双版纳州制定的整改方案,应严格按照采伐作业设计和造林技术规程的标准恢复植被。但此次督察发现,景洪农场采伐的8150亩橡胶林中,仍有6362亩未恢复为橡胶林。
违规调出 公益林管理混乱不清
根据森林法,重要江河干流及支流两岸的林地和林地上的森林,应当划为公益林。
记者根据2017年公布的《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了解到,重要江河干流两岸(界江(河)国境线水路接壤段以外)以及长江以南(含长江)河长在300公里以上且流域面积在2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两岸,干堤以外2公里以内从林缘起,为平地的向外延伸2公里、为山地的向外延伸至第一重山脊的林地均划为国家级公益林。
澜沧江、怒江属于流入或流出国界的重要河流。记者从水利部门查询得知,澜沧江一级支流黑惠江长342公里,流域面积12044平方公里,临沧市应将其沿岸林地划为国家级公益林,然而7年来临沧市一直未划定,涉及林地约9000亩。
同样的,2019年《云南省公益林管理办法》明确,云南省江河源头和两岸,河长100公里以上,汇水面积15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两岸面山及其汇水面积内林地或生态区位重要、生态环境脆弱的江河两岸面山林地均应划为省级公益林。怒江流域的南汀河长272.9公里,周边林地应划为省级公益林,但近5年来临沧市并未划定,涉及林地9万余亩。
除了“应划未划”的问题外,督察组还发现云南省其他地州市还存在公益林违规调出的情况。
《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明确要求,国有国家级公益林原则上不得调出。2022年4月,景洪市却将349亩国有国家级公益林调出。
《云南省公益林管理办法》也明确要求,国有省级公益林原则上不得调出。2023年9月,景洪市却违规将1.65万亩国有省级公益林调出。
事实上,云南省盗伐森林以及违规调出公益林的情况近年来频频发生。
“根本原因是云南省相关州市及其有关部门对森林资源保护的极端重要性认识不足。”督察组工作人员表示,云南对存在的林地严重破坏问题监管不力,甚至存在审批、调整、变更过程中违反法律法规要求的情况,需要深刻反思和深入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