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科技 > 正文 >

杭州富阳全区年产秸秆十万吨怎么处理?

2023-12-21 16:43来源: 中国环境报编辑:轩瑞雪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全区农作物秸秆年产生量约10万吨,如何做好综合利用成为“无废富阳”建设中需要重点解决的关键一环。为此,富阳区成功申报农业农村部秸秆全量化利用试点县项目,积极探索农作物秸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新路径。
 
       除了直接粉碎还田以外,这一试点项目进行离田利用,通过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原料化等“五化”利用,秸秆处理方法从“填埋焚烧”转变为“资源再利用”,实现全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96.5%,走出了一条“变废为宝”新路子。
 
       秸秆农林废弃物变身有机肥料
 
       进入浙江瑞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珏生物)厂区,就看到堆放区一座座黑色的“高山”,看起来像是黑色的土壤,抓起一把,触手松松沙沙的感觉,这就是农作物秸秆和其他农业废弃物制成的有机肥。据悉,瑞珏生物将田间产生的秸秆农林废弃物通过回收加工制成有机肥,实现农业生产废料的循环利用。
 
       瑞珏生物厂区的核心位置摆放着一台绞龙机、两个不锈钢舱体和一个大型发酵罐体,这套设备是与中国水稻研究所合作研发的有机废弃物处理系统。“有了这台新设备的加持,处理效率大幅提升,每天处理量从原来的5吨变为现在的30吨。”瑞珏生物总经理袁池介绍说,农作物秸秆、植物外壳和动物粪便等原料进行粉碎、研磨后,按照一定比例配比后,放入绞龙机进行搅和,使其充分接触,放入80摄氏度高温的不锈钢舱体中进行灭菌杀虫,然后发酵成标准化的有机肥。
 
       据介绍,瑞珏生物的秸秆肥料化利用模式是富阳区秸秆利用产业化体系的关键一环,一年可处理6000吨秸秆,每年可生产各类有机肥1.2万吨左右,销售额在800万元以上。
 
       能源化利用造出生物质颗粒燃料
 
       在杭州富龙新能源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机械隆隆作响,一截截寸把长、如粉笔粗的“光滑圆柱”顺着生产设备出口一泻而下,落入包装袋中。
 
       “这就是生物质燃料颗粒成品,可代替煤炭在锅炉中直接燃烧进行发电或供热。”富龙新能源有限公司负责人张贝说。
 
       一般农林废弃物直接燃烧会冒黑烟,燃烧不充分,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而生物质成型燃料是将秸秆类农业固体废物作为原材料,经过破碎、粉碎、混合、挤压等工艺,制成块状、颗粒等成型燃料,可直接燃烧的一种新型清洁燃料。
 
       “公司主要收购农业废弃物,如秸秆、玉米芯、稻草,还有一些林业废弃物,锯末、边皮、废旧木等。”张贝介绍,把回收来的农林废弃物做成新型的生物能源,代替煤炭,进行有机循环利用。每年能将5万吨农林废弃物转化为4万吨生物质燃料颗粒,其中农作物秸秆的年消耗能力在4000吨左右。
 
       这些燃料颗粒是由70%的废旧板材、20%的林业树枝、10%的农业秸秆压制而成的,按这个比例制成的生物质颗粒燃料密度大、热值高。
 
       “传统制作燃料颗粒用的是烘干技术,存在火灾隐患,我们自行研发的‘二次成型预处理法’就舍弃了烘干这一步骤。”张贝口中的“二次成型预处理法”是富龙新能源耗资400余万元研发成功的燃料颗粒制作方法,将原料破碎后按比例配比后,进行自然发酵,使其充分软化后,预压成大型颗粒,自然冷却后再次进行破碎、粉碎,最后压制成高密度成品颗粒。
 
       与传统燃料相比,这种生物质燃料颗粒便于运输,能够减少运输成本,而且燃烧效率高,颗粒燃料每千克发热量在3700千卡—4000千卡左右,炭化后的发热量为每千克7000千卡—8000千卡,能代替普通煤炭,可应用于工业锅炉、热水锅炉、烘干炉等。此外,生物质燃料颗粒燃烧时有害气体成分含量低,环境效益更好。
 
       基料化生态循环利用种出美味菌菇
 
       在富阳区胥口镇的杭州云开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秸秆摇身一变,成为种植菌菇的“主角”。
 
       据公司负责人周水香介绍,种好菌菇的秘密就在培育的“土壤”里,“土壤”中1/3的原料正是农作物秸秆。
 
       据悉,每年大量收购周边地区玉米、水稻、高粱秸秆,收购价格每吨300元—450元不等,周水香说,秸秆的干燥程度不一样,价格会有高低。
 
       秸秆回收后,粉碎后的秸秆一部分进行加料搅拌、装袋、高温灭菌、接种等程序制成菌包,秸秆透气性好,非常适合菌菇生长;另一部分经过拌料堆制发酵,发酵好的培养料铺在水稻收割后的田间畦床上,用来培育大球盖菇等。
 
       据介绍,这一基地从2013年就开始回收秸秆,从一开始每年回收1000余吨,到现在每年回收2000余吨。在周水香看来,作物秸秆是一笔很好的资源,利用作物秸秆种植食用菌,不仅可以消纳秸秆,还可以通过发展菌菇,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户经济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