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环境茶座 > 正文 >

环境茶座 | 新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

2020-12-29 10:25来源: 环境茶座编辑:遥城
  12月22日上午,由中国环境记协主办的第十一期环境茶座在京顺利举办。本次茶座围绕“我国新达峰目标、碳中和愿景及‘十四五’政策展望”话题,邀请生态环境部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柴麒敏主任作专题分享。
  加强全球气候治理,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相比于全球新冠疫情,气候变化是一种更长期、更深层次的挑战。”柴麒敏说。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强度、严重性有所增加,极端气候变化影响日趋加重。如气温升高导致海平面上升,严重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热浪致千人非正常死亡;异常降水引发严重蝗灾威胁粮食安全等。
  此外,气候变化还对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2020年气候服务状态报告》中指出:“在过去50年里,全球共发生1.1万多起由天气、气候和水导致的灾害,造成了200万人死亡和3.6万亿美元经济损失,有记录的灾难数量增加了5倍,经济损失增加了7倍。”
  IPCC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发布了重要科学事实:“如果不立即采取有效的减缓政策和行动,将造成不可逆的全球性生态灾难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加强全球气候治理,需要社会各方进行快速、深远和前所未有的变革。
  一直以来,我国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主动开展适应行动,积极建设性参与气候治理多边进程、推动《巴黎协定》达成与生效。2005年以来,我国所实施的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和行动的协同效应也较为显著,相当于累积节能22.1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1192万吨、氮氧化物约1130万吨。2019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和2005年分别下降18.2%和48.1%,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但第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显示,本世纪以来,由气候变化直接损失平均每年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07%,是同期全球平均水平(0.14%)的7倍多。应对气候变化,我国还需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
  降低碳排放,分批次达峰
  当今世界正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在推动建立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中的角色也进入了新时代。我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坚定不移地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成为了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
  今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中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我国从谋划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战略高度出发,向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获得了国际社会高度赞誉和广泛好评。
  12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气候雄心峰会上再次强调:“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左右,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我们国家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只有30年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大大缩短了这个历程。很显然,挑战是巨大的,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
  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着重提到要“降低碳排放强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柴麒敏指出,“要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有必要在“十四五”时期做好精准部署,为百分百落实国家自主贡献更新目标夯实基础。考虑到国内外形势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规划实施应该走在前面,实际目标的完成应该有所提前,留有变化的余地。同时,不搞一刀切,而是从地方、部门、行业、企业等层面分阶段、分步骤、有区别地开展达峰行动。”
  截至目前,北京、天津、山西、山东、海南、重庆、云南、甘肃、新疆等省(区、市)提出了预期性的碳排放达峰目标。在陆续开展的第三批共计87个低碳省市试点中,共有82个试点省市研究提出达峰目标,其中提出在2020年和2025年前达峰的各有18个和42个。
  在我国发出减排承诺之后,有地方、企业决策者表示,这会不会增加企业成本,从而约束经济和产业的发展。柴麒敏表示:“低碳发展并不在经济增长的对立面。相反,协同治理将带来更清洁的空气,实现更高的环境效益;低碳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清洁的工作,我国现在每年新增低碳领域的直接或间接就业约300万人,预计到2030年低碳领域的就业人数将达到6300万;同时,低碳发展也将带来投资变化,低碳投资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驱动。”
  实现可持续发展内在需求,加快形成工作合力
  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消除贫困、治理污染等一系列的任务。但落实自主减排目标和碳中和的愿景,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
  为最终实现《巴黎协定》的长期目标,推动构建应对气候变化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全球气候治理,柴麒敏建议,我国应从以下四方面下功夫:
  一是要加强党对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领导,在全面认识、准确把握、贯彻落实上下功夫;二是要提出引领全球气候治理的中国方案,在议题设置、制度设计、平台构建上下功夫;三是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在治理能力、体制机制、统筹协调上下功夫;四是讲好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中国故事,在塑造力、感召力、影响力提升上下功夫。
  此外,还需要大力推动经济结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低碳转型,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大力发展新能源,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柴麒敏表示:“关注全球市场发展,碳市场国际合作是深化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依托。”
  同时,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柴麒敏建议,要统筹政府、市场和社会作用,聚焦重点领域协同、融合和创新,推动气候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碳普惠”机制,促进住房、出行等生活消费领域低碳发展,增加绿色供给、投资和就业,共同分享绿色转型效益;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加快形成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合力,讲好新发展的中国故事。(作者赵娜 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