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新闻 > 绿色产业 > 正文 >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打造发展新引擎

2024-03-06 09:35来源: 中国环境报编辑:轩瑞雪

       这个冬天,寒冷的东北“火”出圈,成为全国最“热”的地方。曾让人“猫冬”、足不出户的冰天雪地,如今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成了炙手可热的旅游资源。冰天雪地正加速变为“金山银山”,引领东北奋力谱写全面振兴新篇章。

       冬雪渐欲迷人眼,春来之时,冰雪旅游业是否还能长久保存这份热度,并将“流量经济”转化为“存量经济”?在今年全国两会和刚刚落幕的地方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们立足发展、着眼长远,为东北冰雪“冷资源”持续“热”下去建言献策。

       民建中央在《关于推进冰雪经济发展 增添东北振兴新动力的提案》中建议,加强跨地区协同合作,建立面向全国的冰雪产业大市场;加强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开发“全域”“全季”运营,开展增值性、延伸性产业活动。

       冰雪游热度空前高涨,为振兴东北提升信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在东北大地,这句话以具体可感的现实场景展现在人们眼前,冰雪热成了今年全国流行话题。信心十足、获得感满满,成为今冬东北人的表情和心情。

       今年春节假期,地处北纬40°至50°“黄金雪带”上的东北三省地区成为人们出行的热门目的地。冰雪旅游人气飙升、冰雪运动热情高涨,冰雪经济链条不断拓展,“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折射出我国经济的活力。

       春节假期后的第一天,东北三省就交出了“滚烫”的春节文旅成绩单。辽宁、吉林、黑龙江分别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12.7亿元、200.61亿元和271.9亿元,无论是接待游客量还是旅游综合收入,与此前相比,各省均有大幅增长。

       一组组上涨的数据背后,是一处处逐冰戏雪、“冷资源”撬动“热经济”的火热场景,更是3省提供优质供给服务激发消费热情的生动实践。

       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索菲亚教堂上空升起“人造月亮”,中央大街上铺设防滑地毯、建起“温暖驿站”,“飞马踏冰”“热气球升空”轮番上演。在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稻田里建起冰雪小镇,开设雪地拔河、滑冰车等项目,丰富游客的冰雪体验。在吉林省松原市,查干湖冬捕是当地旅游招牌,游客除观赏冬捕队人工凿冰、马拉绞盘外,还可参与新增设的专属小网冬捕……

       这个冬天,东北各地纷纷开启“宠客”模式。玩法不断翻新,涌现出一系列“冰雪+”新产品、新场景,吸引了广西“砂糖橘”、四川“小熊猫”、云南“小菌主”等热情北上,共享璀璨“冰雪之旅”。

       冰雪经济的热度,也延续到3省的地方两会上,发展冰雪经济、壮大冰雪产业成为高频词,3省政府工作报告也均提及冰雪经济。

       黑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24年,将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不断提升文旅产业发展质量,推动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

       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24 年继续推动旅游产业再上新台阶。深入实施旅游万亿级产业攻坚行动,努力打造世界级冰雪品牌、冰雪旅游胜地和避暑胜地,旅游总收入突破 6000 亿元。

       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做强做优冰雪经济,推动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旅游、冰雪装备加快发展,打造全国大众冰雪旅游体验IP,全力建设优质冰雪品牌和冰雪旅游胜地。

       针对当前火热的冰雪旅游,吉林省政协委员、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孙光芝在吉林省两会新闻通道上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冰雪旅游火爆是积极践行“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依托特色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冰雪经济的结果。哈尔滨、吉林乃至整个东北多个城市的“旅游热”,是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新起点。

       在哈尔滨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政协委员孟庆松也表示,冰雪旅游的火爆,不仅为哈尔滨创造了财富,还提升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信心。

       加强软硬件建设,把“流量”变“留量”

       如今,冰雪消费正在成为不少消费者常态化的时尚生活方式。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3)》预计,2024年至2025年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有望达到5.2亿人次,冰雪休闲旅游收入将达到7200亿元。

       这背后传递出,公众对高质量、多样化的冰雪消费需求成长空间非常大。东北地区如何紧跟需求趋势,乘势而上,进一步做大冰雪经济,并让冰雪游持续“火”下去,成为不少代表、委员们思考的问题。

       “哈尔滨的成功‘出圈’,无疑为东北经济振兴提供一个新思路。不过,对于东北地区来说,不能只依赖冰雪资源。冰雪融化之后,文旅业如何迎接‘另一个春天’,是必须思考的问题。”辽宁省政协委员、辽宁省经济发展协会会长吴刚表示,应探索一个集文旅、科技、商业于一身,集数字化、沉浸式、开放型于一体的全新综合体项目,激发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动力,让辽宁在文旅行业竞争中更具时代性优势。

       “丰富的文旅资源是一大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全部。”黑龙江省政协常委、黑龙江省侨商投资企业协会执行会长潘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用走心的公共服务,将“流量经济”转化为“存量经济”,让更多“头回客”变成“回头客”,城市才能“长红”。

       潘洋说:“要抓住一切机会提升城市基建和景区建设‘硬设施’,把握机遇优化旅游业态、消费氛围等‘软环境’,即便冰雪消融或是流量退去,这样的城市也将在下一轮激烈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先机和更充足的底气。”

       吉林省政协委员安东华也建议,应进一步提升各城市在交通、住宿、餐饮等方面的接待能力,促进冰雪旅游持续发展。“一个旅游目的地的红火,背后是城市环境、美食、交通、历史、人文等一系列因素的综合效应。”

       不仅地方两会代表委员关注东北冰雪经济持续发展,民建中央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也带来了一份关于推进冰雪经济发展,增添东北振兴新动力的提案。

       其中提到,东北地区具有冰雪经济发展的开放优势且毗邻多国,发展冰雪经济成为推动新时代东北振兴的又一重大战略机遇。但是,目前我国冰雪经济发展还存在产业层次偏低、市场发展不足、装备设施供给不够、产业数字化滞后、法律法规不完善等问题。

       对此,民建中央建议,要强化顶层规划设计,推动冰雪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加强跨地区协同合作,统筹冰雪运动、装备、旅游发展,建立面向全国的冰雪产业大市场;加强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开发“全域”“全季”运营,开展增值性、延伸性产业活动。

       同时,要引入先进冰雪产业理念,做大冰雪消费经济规模。深化群众参与度,通过高质量供给引领高水平消费,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地区、不同偏好需求,提供特色冰雪服务产品,升级冰雪消费结构;强化冰雪体育特色,培养竞技体育人才。

       此外,还要推进立法研究规划。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与冰雪资源开发利用的关系,建立山地冰雪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