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2019年12月18日,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里你会看到这样一个穿梭的身影,他的脸上,永远挂着淡淡的、和善的微笑。因为看病就诊的人太多,网上的挂号名额又是早早的满号,他不得不更早的起身去排队,他明白,如果出门晚了,挂不上号,当天的检查做不了,药也拿不到。但是面对这些,他依旧很坦然,他并不畏惧,因为“环保卫士”既平凡又不平凡。
2019年6月,他荣获“第二届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个人”,9月他被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评选为“四川好人”(敬业奉献好人)。12月24日,一条喜讯在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环境保护局传开,他荣获“2019年最美基层环保人”,此项殊荣获得者全国共10名,四川省仅1人获得……他就是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环境保护局环境监察大队副大队长刘永涛。
勤奋·磨炼·成就
在执法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困难,俗话说“打铁还得自身硬”,所以,刘永涛深刻地认识到必须切实增强环境监察执法人员学习意识、严格执法意识、文明执法意识、服务意识、无私奉献意识,从而破解环境执法面临的困境。
起初只有初中文凭的他,作为一名执法人员,对法律法规不熟悉,对业务不精通,工作十分被动。于是,他便下定决心,仔细钻研业务。在后来的工作之余,刘永涛完成了高中文化补习,并顺利拿到大专文凭。茶余饭后,他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钻研法律知识上。他的家庭并不宽裕,早些年,为了买书学习却又不想让家人懊恼,他便将自己买的书申请盖上单位章之后才带回家,告知家人说是自己向单位借阅的。生活中的他,唯一的嗜好就是读书学习专业知识,每次出差他都会去当地书店转转,看看有没有什么专业书籍可买。为了践行“环保卫士”这一光荣而神圣的称号,刘永涛除自身加强学习外,还积极主动向法院的法官、政府法制办的领导或律师请教法律知识。
2012年,刘永涛撰写的环境噪声污染的典型案例、达标排放制度与环境标准适用典型案例均被纳入原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境监察局组织编写、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发行的全国环境监察培训教材《环境监察案例分析与执法要点解析》的重要内容。他在《中国环境报》上发表的《监察大队征收排污费是否合法?》《“责令停产”不同于“责令停止生产”》两篇法制案例稿件,被选编入由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发行的《环境行政执法务实操作与案例指引》,成为业内典范。
近年来,他曾先后在《环境保护》《中国环境报》《中国环境监察》等国家、省、市媒体上共刊发环境法制调研文章、法制案例稿件及新闻稿件300余篇,成功解析了环境执法面临的具体问题,为全国生态环境系统监管执法提供了有益借鉴。
执着·坚持·激励
2018年11月19日下午,刘永涛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上锦分院手术后通过活检,最后确诊为肺腺癌(Ⅳ期)。在11月19日上午,他躺在病床上,但仍然不放心前几天群众投诉该县瓦室镇一家养殖场的污染整改落实情况如何,于是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发送到瓦室镇政府分管环保工作的杨镇长进行询问整改落实情况。当天手术前5个小时,又接到两河口镇政府电话反映蒙坝塘(小地名)堆煤场的污染死灰复燃的投诉后,他迅速将投诉情况告知在通江县的同事迅速前往现场处理。
在手术后的化疗放疗期间,他仍然坚持不断地学习,多次帮助市县同事们解答执法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并结合工作实际,撰写的《责令改正程序如何运用?》、《违法行为从旧法延续到新法,怎么办?》《业承包经营期间违法行为责任主体如何认定?》《餐饮油烟污染监管主体早已明确?》《居民楼娱乐场所噪声扰民该如何管?》等六篇环境法制调研文章于2019年3至9月先后在《中国环境报》发表,其中《餐饮油烟污染监管主体早已明确?》《居民楼娱乐场所噪声扰民该如何管?》被人民网、法制网转载,并受到各省市环保系统同行的好评。
考虑到在基层,有的市、县生态环境部门所在地之间相距上百里,这对人民群众行政复议极其不便,2019年3月病榻中的他编写了《垂改后,县级环境行政复议由谁受理?》并发表在2019年4月5日的《中国环境报》上。2019年1月中旬。他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温江院区进行第一次化疗之后,考虑到省城离家太远,为了节省医疗费和能够继续工作,征求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专家的意见,在化疗方案不变的情况下,回到了县城医院接受化疗。他在通江县中医院化疗,每一次化疗时间为7天,中间间隔20余天再进行下一次化疗,这期间医生建议他要坚持锻炼,他每天都坚持早起上班,那时他便将初稿已经整理出来。在最后一次化疗时,每天输完液,他便将稿子打印出来反复改,最终改到自己满意后便发给了《中国环境报》记者,那次出院,接到报社记者来电,讨论了稿件的事情,至那后第三天,这篇稿件便在报纸上刊登出来。他希望写出来后,大家能够共同分享,共同探讨,能够对人民群众以及基层工作者有所帮助。
探索·经验·成长
在30年的基层环境监察一线执法工作中,刘永涛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工作经验,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在与中国环境新闻网工作人员交谈时,刘永涛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分享了自己宝贵的工作经验,助力更多基层环境监察一线执法工作者快速成长。
第一,勤于学习,勇于探索环境执法工作难题
为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近年来,刘永涛在县法院行政庭法官的指导下,积极探索推行增强行政处罚决定说理性工作,在全市环保系统率先推行说理性行政处罚决定书,此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受到法院法官及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好评。
第二,严格环境执法,心系生态环境安全
自2013年以来,该同志办理环境行政处罚案68件,处罚金额达200多万元,他所办理的环保执法案件,案案有结果,件件有着落,无一错案,无一败诉案件。该县首例因当事人违反环保法律法规而被司法拘留案件(2001年12月)、首例环保行政复议案件(2002年8月)、首例环保行政诉讼案(2002年11月)、首例房地产“未批先建”案件(2012年9月)都由他承办,且均获得胜诉。他体会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只要把心思放在工作上,肯钻研,不怕碰钉子,工作就一定能干好、干出色。”
第三,切实做好信访投诉,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环保工作点多面广,较为复杂。近年来,随着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越来越注重身边的环境问题,各类环境污染投诉逐年增多。为积极应对不断增长的环境投诉问题,刘永涛牢固树立“环境信访无小事”的理念,结合多年工作实际,大胆创新工作思路,不断提高环境执法水平,坚持原则、规范执法、文明执法,采取“换位思考”的方式,切实将每一件投诉的处理落到实处。特别是对群众投诉热点和难点环境问题,不等不靠、主动出击、认真查处,取得了良好成效。对于群众的来信、来访,到企业协调环境污染纠纷,刘永涛办理环境信访案件90多件,他所办结的信访案件无一例上访,也未因环保信访矛盾到省进京上访事件发生。
第四,抓好监管促发展,不搞“一刀切”
近年来,他负责城区企业监管执法,所有企业在他心中都有一本环保帐、安全帐,与其说是环境监管执法人员,不如说他是企业的环境保健医生。刘永涛坚持凡事用短信、微信提前告知企业环保注意事项,给予整改时间相对更多,受处罚的时候就少。通江县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置等问题多次得到刘永涛的贴心帮助和悉心指导,他曾多次以电话、短信等方式,与企业技术负责人保持密切联系,系统提供污水处理厂运营过程中常见的20个问题及解决办法,确保企业稳定达标排放。他在生病住院治疗期间,虽然不能直接深入企业监管,但仍用短信给企业温馨提示问题解决办法。
第五,助力新人快速成长,无私做好“传、帮、带”
近年来,县环境保护局分批公招了一些从大专院校毕业的学生充实到县环境监察队伍中,虽然他们的理论知识丰富,但在环境监察一线的实践经验较少。刘永涛常常带领这些新同志到监察工作一线去锻炼,积极主动地做好“传、帮、带”这项工作。
病魔·坦然·坚守
刘永涛30年如一日,从事环保工作,只为守护绿水青山。他因常年坚守在环境监察执法一线,没日没夜的工作,身体最终支撑不住。
2018年11月13日,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上锦分院检查,刘永涛右肺上叶肿块影大小约3.8厘米×2.4厘米×2.4厘米。11月19日下午,活检出来最后确诊为肺腺癌(Ⅳ期)。噩耗来袭,刘永涛以及家人选择坦然应对,积极配合治疗,希望能够恢复健康的身体,尽快投入工作中。
到目前经过一年的治疗,病情恢复并不理想,2019年11月13日,按照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生要求,刘永涛对头部做了核磁检查,发现肿瘤已经向头部转移,2019年11月22日,报告显示脑部出现了三个不同大小的肿瘤,报告明确指出:左侧侧脑室旁、左侧项叶、双侧额叶、右侧颞叶双侧小脑半球见多数小结节状长T1等及稍长T2异常信号影,最大者位于右侧小脑半球,其直径约0. 6CM,周圈可见水肿高信号影(T2WD)。
听到这样的情况,家人焦虑难耐,而刘永涛依旧以积极阳光的心态在面对,他和中国环境新闻网工作人员谈到,他仍将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使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尽快投入到生态环境监察一线工作中去。他对环保工作放不下,他表示选择了环保工作,选择了监察执法,这就是他的天,不管道路上有多少荆棘、多少坎坷,他都将在环境保护的道路上矢志不渝,步履不停! (李明辛 蒋泽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