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环保 > 净土 > 正文 >

南方红壤侵蚀区水土流失如何治理?

2024-08-28 16:18来源: 中国环境报编辑:轩瑞雪
  福建省水土保持学会近日组织多名专家走进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县——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和安溪县,实地调研水土流失治理和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情况。两地经过多年实践与探索,因地制宜结合多种治理技术,形成了南方红壤侵蚀区水土流失治理“德化、安溪”模式。
  
  德化:将水土流失问题纳入流域综合治理
  
  “云龙湖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地处我国南方红壤区,属闽西南山地丘陵保土生态维护区,地形地貌与水土流失特征在这一区域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福建省水土保持试验站副站长林敬兰说。
  云龙湖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有水保治理示范区、库区水保示范区、生态修复示范区、生态休闲体验区等功能区,针对不同功能区特点,实施了茶园坡改梯、生态护岸、湿地保护、消落带治理等水土保持措施。创新应用空心砖石埂、梯壁黄花菜、消落带复绿、U型排水沟等实用技术,形成了完善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将生态旅游与科普教育相结合,成为推动当地全域旅游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云龙湖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是德化县治理水土流失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德化县结合林地生态修复、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茶果园坡耕地治理等,将水土流失问题纳入河长制、林长制进行全域综合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
  目前,全县水土保持率达到了9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73.7%,流域水质基本达到了Ⅱ类标准。同时,探索实践“水保+产业发展”“水保+乡村旅游”“水保+美丽乡村建设”等“生态+”治理模式,有效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升居民生活水平。
  
  安溪:“对症下药”治崩岗
  
  安溪县地处福建省东南部,由于特殊的地质构造和气候环境导致崩岗多发,全县有崩岗1.2万个,约占全省崩岗总数的一半。多年来,安溪县积极开展崩岗治理,创新探索出将崩岗侵蚀区通过整治转化为工业开发区、生态旅游区、水保生态区、经济作物区等模式,变害为利。
  具体来说,变崩岗侵蚀区为水保生态区,以种植林草措施为主,采用混交方式在崩岗侵蚀坡面造林固坡,恢复生态。变崩岗侵蚀区为经济作物区,对地表支离破碎且治理难度大的崩岗群,采用机械强度削坡,平整成梯田种植茶叶、水果等经济作物,变荒废的崩岗沟壑区为可利用的农田。变崩岗侵蚀区为工业开发区,对崩岗群进行强度削坡,修建谷坊、拦沙坝、挡土墙、排水沟、道路等配套措施,建成工业用地。变崩岗侵蚀区为生态旅游区,通过综合整治与绿化美化措施,形成生态旅游区。
  “仙都村曾是崩岗密集区域之一,共有崩岗66个,严重的崩岗侵蚀导致下游河床抬高,农田被淹,区域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甚至危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崩岗分布和侵蚀特点,我们结合当地实际,积极研究治理方法,通过采取削坡平整、修挡土墙、排水沟、道路及造林种草等措施,有效解决了崩岗水土流失问题。”安溪县水土保持站副站长汪文土介绍。
  目前,安溪县已治理崩岗9800多个,全县水土保持率达8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65.77%,流域水质状况良好。安溪县的崩岗治理“模式”被水利部列入全国典型模式案例,并在南方红壤侵蚀区广泛推广。
  • 新闻推荐
  •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