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丽中国 > 蓝天 > 正文 >

北京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再打响

2021-11-16 09:12来源: 中国环境报编辑:遥城
  近年来,北京市虽然蓝天已成常客,但仍有雾霾来袭,尤其是每年的秋冬季更是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时段,加强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刻不容缓。
  调整治污方向,减污降碳成主旋律
  自2018年《北京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北京的空气质量有了持续明显改善。2020年,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为38微克/立方米,创下了自2013年监测以来的最低值,首次实现“30+”。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中保持最优,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打赢蓝天保卫战取得了决定性成就。
  2018年,北京市进行了第二轮PM2.5源解析工作。结果显示,在本地污染来源中,机动车占比上升到45%,扬尘上升到16%,曾经的污染大户——燃煤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针对这些变化,北京及时调整大气污染治理方向,在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中,重点针对重型柴油车、扬尘、挥发性有机物开展治理。
  既要雷霆手段也要精准施策
  通过多年摸索,北京逐渐形成了“车—油—路”一体化的综合管控体系。提高新车排放标准,鼓励淘汰老旧车,监管在用车达标排放。
  好车还要吃“细粮”。挥发性有机物对大气环境质量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北京市对加油站、油罐车甚至储油库开展油气回收治理,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路的方面,北京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智能交通、优化道路结构、绿色货运、减少公路运输等,只有“车—油—路”综合施策,才能够系统减少交通污染的排放。
  据了解,北京市的扬尘来源主要有三类:工地扬尘、道路扬尘和裸地扬尘。针对不同的扬尘来源,北京按照“平台共享、部门负责、执法规范、环保督察、信息公开”的原则,不断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简单来说,平台共享,就是把各行业不同规模的监控设备建立一个公共平台,让大家一起共享,执法部门利用这个平台进行执法管理。”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部门负责就是确定住建、交通、水务等部门各自的职责,齐抓共管。执法规范,强调的是各行业主管部门怎么执法,通过约谈、通报批评、停止招投标、列入黑名单等手段进行行业管理。扬尘管控已经纳入到了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内容当中,对扬尘居高不下、排名长期落后的乡镇进行问责追责。
  抱团协同,寻求共赢
  “轰油门,再轰油门!”在大兴区凤河营镇进京检查站,检测人员正在空踩油门,对一辆14米长的重型卡车进行尾气检测。
  “1.42”,连续4次检测后,不透光烟度计报出检测结果,其法定限值为1.32,这意味着,这辆重型卡车尾气排放超标。找到货车司机后,北京市大兴区生态环境局执法队队员张冬琳现场对他进行了普法教育。
  以前,查出尾气超标,一般会罚款和劝返,新条例实施后,生态环境部门会出具维修复检催告单,10个工作日内维修复检合格才能销号,否则就会被录入超标排放“黑名单”。
  张冬琳所说的新条例,是2020年5月1日起京津冀三地同步实施的《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根据规定,假如一辆河北的超标大货车在北京被查,京津冀三地生态环境部门都能通过机动车超标数据平台查询到这辆车的超标信息。以后,这辆车无论在北京、天津还是河北行驶,都将被重点检测。
  另外,为减少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京津冀区域率先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对建筑类涂料与胶粘剂生产、销售、使用进行全过程管控,2017年,三地联合发布《建筑类涂料与胶粘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限值标准》;从2017年秋冬季开始,区域连续4年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2018年,在生态环境部统一调度下,区域统一空气重污染预警分级标准,实现区域共同预警、应急联动;2019年,区域开始实施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绩效分级差异化管理,在污染应急时,优先管控环保管理水平差、污染物排放量大的重点行业企业,避免“一刀切”。
  “十四五”时期,北京市将深入实施绿色北京战略,加快推进碳减排碳中和,坚持PM2.5和O3污染治理相协同、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相协同、本地治污和区域共治相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