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记者之家 > 传播年会 > 正文 >

两家央企督察反馈折射哪些督察新动向?

2020-05-14 15:46来源: 中国环境编辑:雪儿
  自第二轮第一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首次将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两家央企业纳入督察范围之日起,督察到了什么?一直是大家高度关注的。伴随着近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陆续向社会公布了对两家央企的反馈意见,谜底终于揭开。
  一只靴子终于落地,本应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率先垂范的央企面对这次“全方位的体检”,结果似乎不太尽如人意。督察反馈意见显示,两家央企业在思想认识、主体责任落实、整改落实及环境污染和险患方面,均存在不小的差距。
  众所周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将“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有关中央企业”作为单独督察对象,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仅仅是两家先吃“螃蟹”的央企。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将不断扩展深化督察内涵和进一步压实企业污染防治主体责任,那么,透过这两家央企的督察反馈意见折射了哪些督察新动向?
  生态保护问题要一管到底才行
  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央企业务体量大是其重要特征之一,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两家央企也不例外,其下有企业多达千余家。
  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是否层层传导,环保责任是否层层落实是督察的重点。两家央企的反馈意见给出的一个清晰结果就是:无论是决策层面还是实施层面,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都未得到夯实。
  五矿集团对于国家出台的重大生态环境决策部署,在集团层面研究部署少,推动下属企业落实不够;对下属企业上报的总量减排数据仅作简单审核,对于实际工作开展情况关注不多;对于中央环保督察指出的问题,仅仅编制整改方案,未经集团公司领导班子研究,也未印发实施,整改方案成为“一纸空文”。
  中国化工集团部分下属企业环境守法意识淡薄,部分企业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违法问题突出。2013年以来有65家生产经营企业因环境违法问题被行政处罚,其中,济南裕兴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山东华星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蓝星石油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等企业因为环境违法问题分别受到地方行政处罚40次、30次和14次。一些企业甚至屡屡冲破法律底线、拒不缴纳罚款,拒绝接受检查等,漠视地方监管。
  体量巨大的央企对于下属千余家企业的环境管理大部分都停留在文件上,数字上,压力靠什么传导,责任靠什么压实?
  环保考核问责也同样流于形式。长期以来,五矿集团对于直管企业环保考核不力,直管企业对下属企业的考核同样流于形式。
  而在中国化工,部分下属企业的环境管理尚处于空白状态。一个拥有千余家下属企业的集团总部,仅有1人专职环境管理人员负责千余家的环境管理工作。
  集团研究部署少,环保考核流于形式,这两家被督察的央企以文件和数字来压实责任也就不足为奇;下属企业环境管理处于空白,几十次、近百次甚至几百次的因生态环境违法违规问题被处罚的情况,集团层面对此不了解、不掌握同样不足为奇。
  污染治理责任要一起承担才行
  不少央企集中在能源、矿产、化工等领域,其下属企业大部分属于高能耗、高排放企业。加之巨大体量的生产规模,其污染物排放、环境污染及环境风险都不容小觑。
  以中国五矿集团为例,为进入稀土领域,完善产品链条,五矿集团先后收购了一些经济效益差、污染严重的企业。但是,本来以为这些“嫁入豪门”的企业可以受益于资金实力的雄厚央企,改变污染治理水平低下的命运,但现实却是很残酷。
  就连有些被列入五矿集团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的项目也难以获得资金支持。如,水口山公司多次向湖南有色申请环保治理资金,衡东氟化学公司向湖南有色申请1700万元用于环保治理,均未获得批准;瑶岗仙公司生态修复工程获得国家1000万元专项资金补助,但因企业配套资金长期不能到位,导致财政资金被收回,生态修复项目长期无法实施。
  还有一个让人不可置信的案例:五矿集团明知赣县红金公司产能批建不符仍完成收购,而这一切仅仅需要一个理由,就是为进入稀土领域。
  仔细梳理两个央企反馈意见不难发现,重扩张、轻环保是这两家央企业的共性问题。截至2018年底,中国化工集团公司2004年成立以来陆续并购的69家地方国有企业中有47家已破产、注销、停产或成为僵尸企业,或进行产权转让,遗留大量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自贡张家坝氯碱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自贡鸿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湘维公司、贵州水晶有机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停产后固废危废长期未清理到位。
  央企在重视产能和规模的扩张同时,下属企业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水平参差不齐,伴随有不少生态环境保护的硬骨头要啃,不少污染治理的痼疾要治。问题一直都在,拖延、回避,都不应是一个具有社会责任的央企所为。
  对央企开展督察是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向纵新发展的一个全新实践,两家央企的“体检”报告虽不尽如人意,但却更加凸显了通过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推动央企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的举措意义重大。作者:刘晓星
  • 新闻推荐
  •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