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记者之家 > 传播年会 > 正文 >

桃花园变桃花源的启示

2021-03-02 15:08来源: 中国环境报编辑:雪儿
  牛年伊始,关于三农问题的利好政策给农民吃下了定心丸。2月1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强调,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关键是要构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政策制度体系,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两天后,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重大部署,为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指明了线路图。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整合好农村现有资源,并将资源整合后进行优化配置,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现在有些地方生态资源丰富,但由于发展思路和发展指向不够明确,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选择上徘徊不定,不能及时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本,甚至守着丰富的生态资源却不能因势造势,不能发挥资源的价值。应该说,如果不能把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本,那么发展就会错失良机,付出较大代价。
  事实证明,一个地方丰富的生态资源如果不能得到恰当开发,不仅是一种浪费,更可能影响发展效果。在笔者所在的豫北乡镇,几万亩成片桃花在古老的卫河边上,古运河也成为万亩桃花的天然屏障,无论是漕运文化还是农耕文化都很丰富,只是没有深入挖掘。过去,每年春天万亩桃花盛开的季节,游人如织,一度成为远近闻名的品牌。但因为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当地政府和村民并没有从生态资源中获益,反而焦头烂额。每到桃花盛开的时节,交通堵塞、人满为患,当地政府出人出力出钱维护治安,疲于应付。再加上餐饮住宿等服务产业存在短板弱项,游客过来免费观赏后,留下的只是花花绿绿的零食包装袋,为此还需要专门派人清理卫生。一些果农怕游客攀折桃花、毁坏果林,还专门设置围栏、派人看守,让游客体验大打折扣。最终造成村民得不到收益、游客败兴而归的双输局面。这就是生态资源向资本转化中出现了问题,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效用。
  现在,嗅到政策商机的政府和村民,已经开始着手招商引资,让专业的文化策划公司策划包装,以桃花节为契机,融入运河漕运文化开发、果林流转、果树认领、果脯加工、果蔬保鲜冷储错峰销售、游客采摘时令瓜果蔬菜及配套餐饮民宿,进行全方位开发。让农耕文化引领乡愁,漕运文化带动延伸丰富旅游景点,地方特色高品质果蔬留住游客,打造不落幕的桃花节、游人向往的桃花源,让游客乘兴而来尽兴而归,让万亩桃花和数百年的古运河融为一体相互辉映。当地政府做好主导服务,企业具体运作,村民积极参与,文化传媒积极宣传,打造桃花源品牌。通过对农村产权制度和市场化要素优化配置,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真正使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本,让生态资源变成经济效益。
  乡村振兴是一个广阔的舞台,未来几年,沿着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道路往前走,广大农村地区必将持续散发田园芳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将因乡村振兴而加快步伐。作者:睢晓康
  • 新闻推荐
  •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