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记者之家 > 传播年会 > 正文 >

劝导少点菜,消费者不买账怎么办?

2021-03-02 15:09来源: 中国环境报编辑:雪儿
  一段“服务员劝阻点餐浪费反被呛”的视频近日被媒体曝光。当时,涉事餐厅认为是自身原因造成了顾客体验不好,所以进行了赔礼道歉并免单。但随着网上争议声不断,2月24日,当事男顾客联系到餐厅向服务员道了歉,并补付了此前被免除的账单。涉事餐厅也表示服务员将获得晋升。事件到此似乎已圆满解决,但回顾整个过程,我们也看到了餐饮企业在处理顾客超量点餐时的不知所措,类似的问题或许其他餐厅也会遇到。
  随着倡导节约、反对浪费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一些餐饮经营者已经改变以多卖多盈利为主要目标的商业逻辑,积极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主动提醒和引导理性消费、制止餐饮浪费。这样的做法值得肯定。但与此同时,仍有一些消费者缺乏合理消费意识,对劝阻浪费并不买账,而餐饮经营者对此仍然缺乏应对经验,呈现出些许矛盾和迷茫。
  餐饮经营者对餐饮浪费该不该管,怎么管?回答好这些问题,对有效制止餐饮浪费将形成积极的示范。
  首先应当明确的是,餐饮浪费应该管。消费者对点什么餐、点多少餐享有自主选择权,餐饮经营者应当履行制止餐饮浪费的主体责任,倡导消费者以合理消费为前提行使选择权。在消费者肆意浪费、不合理行使消费选择权时,不能听之任之,息事宁人。目前,在《反食品浪费法(草案)》《山西省预防和制止餐饮浪费规定》《广州市反餐饮浪费条例》《北京市制止餐饮浪费规定(征求意见稿)》等有关规定中,均对餐饮经营者制止餐饮浪费的权利和义务做出了要求,指出餐饮服务经营者对餐饮浪费行为应当主动提醒劝导。
  餐饮浪费不仅要管,也要管得好,这就需要餐饮经营者主动提前介入,做好精细化管理。在实际情况中,每个人在饭量、饮食习惯、体质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每家餐厅的菜品、分量、味道也有差异。对于“吃不吃得完”这一问题,消费者有自己的主观判断,餐饮经营者也有自己的服务经验。为避免争议,餐饮经营者应当提升餐饮供给质量,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推动按需点餐。比如,根据消费者需求,配置和提供小份菜、小量组合餐等不同规格、不同分量的餐品。在菜单补充标注或者由服务人员提示,让消费者了解餐品主要原料、名称、分量、口味、建议消费人数等信息。此外,餐厅为了减少更多的浪费,也可以在精细化管理方面下功夫。比如,有条件的餐饮经营单位可以运用信息技术等手段,分析峰谷人数和用餐习惯,对餐饮食材采购、运输、储存等环节进行科学管理,及时调整餐饮品种和供应数量。
  在劝导消费者合理点餐过程中,也要讲究方式方法。不少网友认为,如果自己被服务员三番五次劝说少点菜可能也会反感。可见,劝阻餐饮浪费触动的可能不是顾客的经济利益,而是顾客的情绪。要把好事办好,也要把握时机和态度。如何有效劝阻餐饮浪费,是餐饮服务行业需要重视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服务人员、劝导员进行服务培训,形成一定的行业经验和程序规范。比如,除了面对面直接劝阻提醒之外,在就餐场所醒目位置张贴或者摆放文明用餐、反对浪费标识,宣传营养膳食知识,营造节约粮食的氛围,潜移默化地进行软性宣传教育。在订餐、点餐、加餐、打包等关键环节进行规范化的提醒劝告,明示餐饮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等,供顾客自主选择并承担相应责任。同时,餐饮服务经营者也要以身作则,不得误导、诱导消费者过量点餐,不得设置最低消费,并接受消费者的监督。
  制止餐饮浪费不是靠硬性规定完成的,也不是一家企业或一个餐厅提出来的,而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在持续行动中提高节约意识,养成良好习惯。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社会风气的形成,硬制度和软约束将共同为劝导者撑腰,遏制浪费者的任性,让消费者合理点菜、吃对吃好,让厉行节约蔚然成风。作者:程维嘉
  • 新闻推荐
  •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