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记者之家 > 媒体采风 > 正文 >

环保整改需要“满挡快行”

2018-06-20 13:41来源: 安徽日报编辑:明辛
        一些地方在中央环保督察进驻期间企业停产,督察之后,污染死灰复燃,一些地方监管滞后,整改造假致使数据好看,公众感受落差明显,加剧环境风险。
假整改、敷衍整改,实际上是对于生态环境深层次的危害,是把问题积累下去,延续下去,问题会越来越尖锐,越来越严重。偷埋偷排这些危险废物,一旦到地下去以后,随着地下水的迁移,回头来再重新治理的时候,投入的资金、时间、精力那是非常非常巨大的。
第一批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全面展开,揪出一批表面整改、假装整改、敷衍整改问题。假整改暴露了多少真问题?不能不令人深思。
  环保督察犹如风暴,一场风暴过后,有的地方“翻天覆地”,有的“变化不大”,有的甚至“纹丝不动”……环保问题整改状况,再次表明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长期性、艰巨性。当前环境污染问题,说到底是发展方式问题,发展方式不转变,污染状况难改善。因此,环保整改必须标本兼治,既要立足当前、抓具体问题整治,又要着眼长远、抓发展方式转变。从治理手段上说,既要灵活运用政府“看得见的手”,也要善于运用市场“看不见的手”。如果简单粗暴地动用行政手段,“一律关停”“先停再说”,当然很容易“解决问题”,但这不是治本之策,往往不是一刀切“殃及无辜”,就是一阵风后“涛声依旧”。这一点在此轮环保督察“回头看”中得到证实。一些地方对具体问题整改尚且敷衍了事,抓发展方式转变更是“有口无心”。
  环保问题整改不力,既暴露了自然生态问题,也暴露了政治生态问题。表面整改、假装整改、敷衍整改等,都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正之风在生态环保领域的具体表现。有的干部表态多调门高,但行动少落实差;有的喜欢做表面文章,虚晃一枪就想蒙混过关……这些表面上是重视不够、工作不力、作风不实的问题,根本上是政绩观不端正、事业观有偏差、新发展理念没树牢的问题。尤其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没有完全理顺,少数干部的潜意识中依然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因此,环保问题暴露的就是干部问题。如果不解决政治生态问题,自然生态问题也难以解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环保责任就是政治责任。经过首轮中央环保督察,各地建立了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然而,这次“回头看”发现,少数地方环保责任仍然处于“空挡滑行”阶段,上面盯得紧就抓一抓,上面没注意就放一放,导致问题整改走过场。污染防治攻坚战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关键要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真正让制度成为刚性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针对假整改现象,必须对症下药、综合施策,高举环保督察利剑,拧紧政治责任螺丝,真追责、敢追责、严追责,打消少数干部的侥幸心理、畏难情绪、过关思想,解决整改工作中阳奉阴违、敷衍塞责等问题,让环保整改“满挡快行”。
  • 新闻推荐
  •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