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中国城乡建设进程加快和农村经济条件改善,农村也面临着多重问题,其中最严重的是农村垃圾的污染。农村垃圾污染问题已成为影响农民生活生产、农村城镇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目前,农村垃圾成分复杂,产量巨大,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日趋严重,阻碍了我国建设“美丽乡村”的进程,近年来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强调农村环境处理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中提出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处理体系;到2020年,全国90%以上行政村的生活垃圾要得到有效处理。
当前农村垃圾治理,存在5个重点、难点问题:
垃圾回收处理涉及人员多,需要经费多,而广大农村地区属于经费相对薄弱的地方,地方资金如何保证持续投入?
在很多农村地区,乡、村离县城较远。与此同时,农村地区普遍存在路况差、道路窄的问题,那么在转运环节如何避免二次污染?
目前农村普遍推广“户投放、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方式,这种方式在很好地解决农村垃圾的同时,是否会带来投资过剩、重复建设问题?
在广大农村地区,很多村民可能文化水平不高,环保概念也不强,讲大道理很难“入脑入心”,如何提高村民认识水平?
农村地域面积较大,居民居住相对分散,在垃圾回收过程中,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比较困难,那么该如何加大农村垃圾回收全程的监督管理?
这5个问题,从问题产生的主体看,集中于两个层面,前三个问题即“政府怎么办”,后两个问题是“村民怎么做”,同时二者又互为表里。比如,当农村地区经费投入不足,垃圾分类缺乏精准操作,就会让村民产生诸如“我们辛辛苦苦分了类,收运时又混在一起”的想法,反过来影响了村民的积极性。所以,这5个问题有的源于机制,有的源于经费,有的源于自然环境,有的源于思想认识,但往往相互交叉关联,任何一个都可能成为“水桶的短板”,拉低垃圾治理的整体效果。
这5个问题难就难在是农村问题和垃圾问题的结合,是历史性问题和现时性问题的叠加。农村自古以来松散的社会结构与现代工业产生的大量垃圾的对撞,使得问题更加错综复杂。这也是一个“几十年走完了西方国家几百年走过的道路”的国家所面临的新局面,它没有充足的时间涵养出成熟的农村治理,使之快速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所以,问题必然会以一种猝不及防的姿态袭来,带来全新挑战。因此,农村垃圾治理,需要得到我们非同寻常的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