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记者之家 > 媒体采风 > 正文 >

生态之中有美学

2019-12-20 14:32来源: 福建日报编辑:雪儿

  生态之美,或蔚为大观,或蕴藉于细节之中。这些年,朋友圈的美图常常出现天蓝地绿水清的相同背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生态福利越来越多,也给我们提出了时代新课题——如何从生态美学的维度,更好地欣赏、创造自然之美。
  生态文明日益受到重视,生态美学也日渐为人所关注。以建设世界万物美好的生存家园为出发点,生态美学强调自然环境与人类之间的和谐相处。自然美与社会美、技术美、艺术美相辅相成,各美其美,为我们呈现出摇曳多姿的生态之美。福州十里西湖碧波荡漾、流花溪畔古榕纷披,浙江吉安余村青山环绕、小溪潺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幸福生活为中国人打开了绿色生态的美好画卷。
  人类孜孜以求的生态之美,内涵如此丰富,我们既推崇“高大上”的壮美、优美、秀美,也不排斥野性、蛮荒、神秘之美。各花入各眼,有人欣赏“无边落木萧萧下”的壮阔,有人陶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绚烂,也有人酷爱古木参天的苍劲、暗香浮动的空灵、苔痕历历的古秀。诗意栖居、家园意识、道法自然……中国人几千年积淀的山水意识和生态智慧,为今人提供了广阔的审美视野和丰富的生态资源,将给生态实践提供更加深厚的滋养。
  对生态美学的认识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生态建设发展水平。一些生态景观设计理念落伍,盲目跟风,不中不洋,不今不古,甚至以丑为美。城市建设劲吹“大树风”“草坪风”“广场风”,乡村建设出现千村一面、同质化、低质化的现象。近些年新修建的广场、公园、绿道也有不少败笔,或失之斧凿太深,或受西方园林艺术影响,片面强调比例、对称、均衡等所谓的几何美,与中国园林的自然环境不协调。有的城市盲目引进外来树种、花草,过分绿化、美化、彩化,导致色彩混乱、林相单一,无法显现地域特色和季相之美。殊不知,郁郁葱葱的绿叶是一种美,艳如渥丹的秋林也是一种美。
  生态美学的提升,离不开生态美育的普及,自然教育应当成为提高公众生态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今天,自然教育活动越来越受到公众的欢迎,2019年中国自然教育现状调查表明,超过80%的受调查者愿意参与自然教育活动,但生态认知普通不足。美育人心,以自然环境为背景,引导人们在自然中领悟生态之美,建立人与自然的深度联结,绿色观念的种子将会在更多受教育者心中扎根。
  有多姿多彩的美好生态,才有气象万千的美丽中国。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让天蓝地绿水清的人文情怀深入人心,我们就一定能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