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持续应用,环境执法正朝着数字化、智能化、精细化的方向迈进。科技监管为守护美丽中国的绿水青山筑牢坚实防线,注入强劲动力。
湖北省依托长江大保护智慧平台整合生态数据,让执法决策更加科学合理;河南省安阳市持续推进无人机、分析仪等高科技装备投入使用,提高执法效率和精准度;浙江省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推进环保设施用电工况在线监控系统建设,以推动企业在环保方面实现自律。本版今日集中展示各地智慧监管的成效,呈现各地工作特色。
科技筑基提效能 精准执法促发展
湖北着力构建智慧监管体系
本报通讯员李飞 李世凡武汉报道 湖北省积极借助科技力量,探索出一条执法监管科技化、精准化、智慧化的新路径。通过构建生态环境智慧执法新格局,湖北省不仅提升了执法效能,而且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
科技筑基,打造智慧监管“最强大脑”
面对生态环境监管的复杂性与挑战性,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勇立潮头,以科技为翼,深度推进“一平台”“一套数”建设,为智慧监管插上腾飞的翅膀。
依托长江大保护智慧平台,湖北省顺利整合了行政审批、污染源监控、空气质量监测等20余项业务子系统,构建起全省智慧监管的“神经中枢”。这一综合平台不仅成功破解了信息孤岛难题,还大幅提升了数据的整合及应用能力,为生态环境执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决策依据。
在数据资源应用领域,湖北省更是下足了功夫。通过持续扩大数据资源获取范围、提升数据采集与整合能力,湖北省已接入各类监测监控点位21713个,初步建成了生态环境大数据中心。这一数据中心汇聚了多达65亿条环境数据资源,宛如一座庞大的“数据仓库”,为大数据执法监管应用分析持续供给“燃料”。
完善机制,筑牢智慧执法“三大保障”
为保障智慧执法的有效施行,湖北省不断健全工作机制,构建了预警督办、调度推进、会商联动三大“硬保障”。
借助AI识别违法行为、精准推送预警信息、网格化核查处置等方式,湖北省实现了在线数据异常和智能监控预警督办的常态化运行。
据统计,自2018年以来,全省已累计响应并跟踪督办超标预警2.3万余次,成功查办了多起环境违法案件,处罚金额高达4192万元。
同时,湖北省还确立了“月调度、季评审、年总评”的调度推进机制,保证重点执法项目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调度与梳理。此外,通过与公检法机关及水利、住建、农业农村等部门的紧密协作,湖北省形成了强大的生态环境执法合力,共同守护绿水青山。
创新模式,推进智慧执法“精准规范”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湖北省积极推动“互联网+监管”模式创新。
通过完善监管事项目录清单、推进监管数据共享、达成监管业务全覆盖与监管行为全公开等措施,湖北省构建了更加透明、高效的生态环境监管体系。特别是“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机制的优化与落实,更是为规范监管、精准监管提供了有力支撑。
据统计,自2021年以来,全省已随机抽查企业32322家次,整改环境问题14331个,查处环境违法问题1029个。
湖北省以科技为生态环境执法赋能,开启智慧监管的新篇章。未来,湖北省将持续深化科技在生态环境执法中的应用,不断创新执法模式,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为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更多“湖北智慧”与“湖北方案”。
足不出户可晓企业事 筛出线索才去现场查
安阳以科技装备助力精准高效执法
本报讯 河南省安阳市执法人员前往企业现场的次数有所减少,但查处的环境违法案件数量并未降低。这究竟是何原因?
近年来,安阳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以下简称安阳市支队)的执法方式持续转变。以往,需要一家一家地走访企业,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如今,足不出户便可知晓企业事。安阳市生态环境执法检查效能得以不断提升,这背后是科技带来的改变。
持续推进执法科技装备的运用
当下,执法人员到现场检查时携带执法装备已成习惯。在今年生态环境部组织的远程监督帮扶中,安阳市发挥技术优势,持续推进执法科技装备的运用,精准锁定问题,出色地完成了第八和第九轮次的监督帮扶任务。据悉,执法指挥中心副科长王利民带队进行现场检查时,无人机是他们必带的“利器”。
“无人机就是我们的‘千里眼’。”王利民介绍,他们在检查时优先选择冒泡高值区内的企业,到达企业现场后,执法人员首先使用无人机对厂区展开巡查,以防企业人员为应付检查而提前开启环保设施。
在无人机的助力下,王利民所在科室在最近两轮次的生态环境部远程监督帮扶中,共发现3起治污设施不正常运行案件。
为提升办案效率,安阳市支队先后购置15架无人机,并组建无人机辅助执法队伍。5名“飞手”均持有飞行执照,还选派优秀代表参加全省组织的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培训。同时,安阳市支队连续三年定期组织无人机大练兵技能比武,以训代练提高执法水平。
紫外烟气综合分析仪是安阳市支队“打假”小队的“法宝”。为持续严厉打击重点排污单位自动在线监测数据弄虚作假和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监测数据造假的违法行为,安阳市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百日攻坚”专项整治行动。
在对企业的检查过程中,通过使用紫外烟气综合分析仪测量企业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是否达标,让数据说话,能够及时、准确、全面地固定违法证据,提高了“百日攻坚”的打击成效。截至目前,安阳市共查处案件29起。
以问题为导向提高执法精准度
科技不仅体现在装备上面,还体现在执法方式中,让“问题导向”得以实现。安阳支队执法指挥中心符敏通过河南省生态环境执法指挥调度决策辅助平台,向执法人员派发检查任务。依据筛选出的企业线索,执法人员去核实指定企业的异常情况,提高了执法的精准度,减少了不合理执法,做到无任务不执法。
为确保水库和断面水质达标,安阳市汤阴县建立了31家企业指纹图谱,对不同企业的特殊水质因子进行标记。汤阴县每两周对河流断面进行取样监测,精准找出超标污水的来源。
指纹图谱的建立使执法人员的工作更具针对性。据统计,8月,汤阴县共发现水环境存在问题12个,包括污水溢流、河道垃圾等。
今年以来,安阳市已发布五批生态环境违法典型案例。下一步,安阳市将继续以最严格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形成有效震慑,引导企业自主守法,激发全社会形成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
刘俊超
提高监控数据质量 降低企业违法风险
金华经开区推进环保设施用电工况在线监控
本报记者朱智翔 通讯员俞夏冰金华报道 浙江省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又一家企业的环保设施用电工况在线监控系统日前建设完成。至此,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新一轮环保设施用电工况在线监控系统建设进展顺利。
环保设施用电工况在线监控系统可实现对企业生产设施和环保设施用电量的24小时全过程监控。这套系统施工简单、投入较低,有力推动企业环境治理走向数字化、制度化监管,实现从“人防”向“技防”的转变。
据金华市生态环境局开发区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以往开发区查处的环境违法案件中,约1/3是因企业环保设施不正常运行而被立案处罚。企业安装环保设施用电工况在线监控系统后,企业法定代表人和执法人员均可通过电脑、手机实时了解环保设施的运行情况,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异常并及时处理,极大降低了企业的环境违法风险。
为推进这项工作有序进行,金华市生态环境局开发区分局前期多次组织召开生态环境保护专题培训会,为企业解读政策,争取企业的理解与支持。截至目前,累计覆盖企业200余家。
此外,金华市生态环境局开发区分局还联合技术专家进行指导讲解,现场解答企业安装环保设施用电工况在线监控系统中遇到的问题,已帮扶企业16家。
“环保设施用电工况在线监控系统的建成完善,能够切实提升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质量,强化企业自动监控管理,提高非现场执法水平,进一步优化金华开发区的营商环境。”金华市生态环境局开发区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下一步,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加大政策和形势的宣传力度,为企业算好经济账、长远账,充分发挥互联网对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的支撑作用,实现环保设施用电工况在线监控系统应装尽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