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要闻 > 热点追踪 > 正文 >

厦门以考核激发生态文明建设主动性

2024-03-06 11:35来源: 中国环境报编辑:轩瑞雪

鼓浪屿如一颗明珠镶嵌在厦门东南部海域。林铭鸿摄

       今年春节前夕,福建省厦门市荣获“双料冠军”:在福建省2023年度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考核中,厦门市排名全省第一,连续4年拔得头筹;厦门市2023年度公众对生态环境满意度,同样高居全省第一名。

       厦门何以绩优?

       其背后离不开考核“指挥棒”的作用。厦门率先在全国实行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和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三合一”考核,如今已形成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的考核机制,有效强化了各级各部门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

       把握政策风向标,建立“三合一”考核体系

       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好坏,如何评价?早年,经济增速被摆在首位。

       但2013年的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向外界明确传递了这样的声音:“我们一定要彻底转变观念,就是再也不能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一定要把生态环境放在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的突出位置。”

       同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产能过剩、科技创新、安全生产、新增债务等指标的权重。

       2018年,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要实施最严格的考核问责”等要求,同样掷地有声。

       从党的重大决议,到国家五年规划,再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文件,都指向了考核评价标准的转变。

       经济特区,敢为人先。厦门市敏锐把握政策风向标,较早起步探索建立相关考核体系。

       2014年10月31日,《厦门经济特区生态文明建设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表决通过。其中规定,市人民政府应当先行先试,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确定生态文明建设主要目标,履行制定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责任体系和考核办法的职责。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评价考核体系。

       《条例》要求,对责任单位以及负责人的考核,实行生态文明建设“一票否决”。对因盲目决策造成生态环境严重损害的,应当追究决策主要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也正是在这一年,制定《条例》的专家们接到了新任务——为厦门市草拟考评体系。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博士高莉洁也参与其中。

       “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责任体系和考核办法,能够明确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及主要负责人的职责,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落实,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完成,也有利于各级领导干部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高莉洁说。

       2016年9月,厦门市发文,统一组织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考核。2018年,厦门市又将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指标纳入其中,同步考核。自此,“三合一”考核体系形成。

       差异化考评和指标动态调整,激发各级积极性

       考核指标如何设置,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指挥棒”的作用?这让专家们颇费思量。

       高莉洁说,在最初设计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责任考核指标体系时,“我们查阅了国家、省、市有关文件,参考了其他城市生态文明考核指标的内容、计划规划及工作要求,最终拟定了五大类指标,包括共同指标、差异指标、激励指标、约束指标和惩戒指标。”

       考核指标并非一成不变,每年都有所调整。例如,2023年,考核指标突出向重点任务倾斜,涉及大气与应急的分值增幅为56.1%,“突出问题整改”指标所涉分值增幅为76.5%。这一年,考核还突出污染防治攻坚指标,蓝天工程、碧水工程、碧海工程、净土工程的分值,增幅分别达248%、83.7%、138.5%、80%。

       “考核指标深度衔接福建省相关考核细则,主要对考核事项、重点任务、计分标准和分值权重等4方面进行衔接统一。”厦门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胡军说,“真正做到考核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具体化,并且运用考核杠杆撬动各级各有关部门参与其中。”

       原厦门市环境保护局副局长、副巡视员庄世坚,近几年作为评审专家参与考核评价。他说:“这几年,我一直向考核对象和其他专家强调考核的导向和杠杆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厦门市实行突出差异化考评。在分值赋予上,厦门市对各区的考核内容采取整体统一、差异权衡的方式。即基本保持各区分值、标准一致,考虑到岛内外各区重点任务不同,考核对32项指标进行了差异化赋值,如空气环境质量、主要流域、主要湖库、入河排污口整治、城市污水处理、美丽海湾建设等。

       “差异化考评和指标动态调整,让各被考核单位每年都有切合实际的努力方向和目标,差的要变好,好的要争优,不断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原厦门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副站长孙飒梅说。

       为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厦门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环委办),牵头组织对各单位的考核。如今,“三合一”考核对象已覆盖生态文明建设全行业全领域,涉及6个行政区、两个管委会、31个市直单位、11个省部属驻厦单位、9个市属指挥部和13个市属国有企业。

       考核压力层层传导,促使责任一一落实

       考核,如何形成约束力?厦门市给出答案:健全完善评价考核结果应用机制。

       厦门市坚持每年年初召开党政领导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签订会,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与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签订党政领导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压紧压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同时,将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结果运用于干部绩效管理业绩指标考核和党政领导实绩指标考核;强化表扬奖励,推行生态文明建设表扬奖励制度,不定期表扬奖励生态文明建设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强化问责和“一票否决”,在评价考核体系中设置惩戒指标和“一票否决”不能评优等情形,形成鲜明的评价导向和约束机制,实现评价考核奖惩激励制度化常态化。

       考核之下,压力层层传导。

       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与镇、街道及有关部门主要领导签订“责任状”,确保年度目标任务完成。同时,区委、区政府将目标责任落实情况纳入党委和政府督查督办重要内容,每季度至少召开1次会议研究部署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夯实“党委组织领导、政府具体实施、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孙飒梅曾作为评审专家,对被考核单位生态文明建设实绩报告和部分指标进行审核评分。她回忆:“大家都很重视,不仅分管副区长积极主抓,很多区长也都能清晰准确地描述出本地区围绕今年的各项考核指标和要求开展了哪些工作。”

       考核之下,责任一一落实。《厦门市推动职能部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的实施,进一步理清市直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职责边界,坚持市生态办、市环委办牵头抓总、主管部门负责考核、责任单位具体落实,明确各区、各部门责任分工,确保指标有人管、进度有人抓、短板有人补。

       同时,每项考核内容都会明确具体责任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同一考核事项若应由多部门共同推动落实的,考核中会明确牵头单位、协助单位。”胡军说。

       每到放榜日,最是紧张时。厦门市推行季度考评与年终总评相结合,并对年终考核结果进行排名。

       “考核分数体现工作水平和成效。如果分数不高,眼前影响的是单位绩效考核,面对上级和本地群众,脸上也挂不住。”厦门市湖里区委常委、副区长王达说,“更重要的是,考核是对工作的全面评价和体检,它帮助我们逐项分析短板问题、提出措施、加以改进。”

       实事求是、循序渐进,促进各地科学精准治理

       实施数年来,“三合一”考核成效显著。

       考核,推动了厦门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

       孙飒梅说:“考核实事求是,鼓励循序渐进,不唱高调、不讲空话、不搞一蹴而就。”

       流经同安新城核心地带的埭头溪,一度因大量受纳周边区域养殖、农业、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河道长期堆淤严重,被确定为受污染水体。

       “当时很多人都没信心,到底要多久才能消除污染?”孙飒梅说。治河,必须截污。但截污是长期、系统工程,难以立竿见影。“我们的考核因地制宜,每年对重点污染源的截污情况、污水收集率等指标作动态调整,并逐年趋严,指导并鼓励当地,每年都有所进步。”

       退养河道两侧养猪场、清退小石材厂、整治小作坊;开展流域内城市建成区的正本清源工程建设,健全雨污分流;组织河道清淤;建设下游湿地公园及滩地景观带……埭头溪的治理有序推进。

       改变,悄然发生。2019年中期检查时,孙飒梅非常高兴:“走近埭头溪,水没有异味了。我们看到希望了。”2022年,埭头溪实现污染水体“摘帽”。

       如今,埭头溪环东海域段,碧水潺潺、波光粼粼、水清岸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考核,也推动各地查缺补漏,科学、精准治理。

       在多年前的考核中,一个镇政府曾提交报告,域内5处黑臭水体,一年内“百分百消除”。治理改善速度之快,出乎专家们意料。现场调研后方知,当地治理并不得法。这几处受污染水体本身面积不大,受枯水季等因素影响,有时越发萎缩。当地便顺势将水体填平、硬化,实现短期内“消除”污染水体。

       “我们发现,当地很有工作积极性,但他们没有认识到,水体对自然环境的作用。”孙飒梅说。后来,专家们加强科普讲解,引导各地以“海绵城市”的思路开展治理。考核制度也不断完善,加强对整治方案的审批和统筹,避免不科学决策。

       考核成绩固然重要,专家评语也含金量十足。每年,工作组都会细细梳理评审专家意见,并将要点反馈给参评单位。“这很好,因为其中不少是‘把脉’之后,对各地下一年工作提出的针对性建议。”孙飒梅说。

       近年来,厦门市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筼筜湖、厦门东南部海域分别入选国家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优秀案例;获评国家低碳城市试点优良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评估连续21个季度位列全国第一……

       如今,从政府到企业、从市级到基层职能部门,各被考核单位主动扛起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治理格局。高莉洁认为:“在厦门,生态环保理念越发深入人心,共建生态文明的氛围也更加浓厚。”

       依法治理,科学治理,厦门市以考核“指挥棒”,奏响生态文明建设新乐章,成就了一座“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