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要闻 > 新闻速览 > 正文 >

聚焦新污染物治理与健康环境,第17届POPs论坛召开!

2023-05-25 16:02来源: 中国环境APP编辑:雪儿
  2023年5月17日—19日,第十七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暨化学品环境安全大会(简称“第十七届POPs论坛”)在青岛召开。大会以“新污染物治理与健康环境”为主题,来自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政府管理部门和行业企业的代表共计900余人出席了本次会议。
  会上,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首席科学家肖学智回顾了《斯德哥尔摩公约》对我国生效近20年来的履约历程。他指出,我国充分发挥大国担当,高度重视履约协调工作,对重点管控污染物施行淘汰或禁限措施,生产排放大幅削减,当前取得的进展值得肯定。然而,我国仍面临着新增POPs淘汰和管控的巨大压力。肖学智表示,机遇与挑战并存,我国高度重视新污染物治理,POPs治理是新污染物治理的重中之重。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引领下,未来应以新污染物治理为抓手,积极推进POPs履约进程,为联合国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中国智慧。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首席科学家肖学智致辞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侯雪松副秘书长指出,POPs公约履约作为全球重要环境问题备受关注,多年来各界人士共同努力,为削减或消除POPs的环境影响贡献力量。看到学术人才交流的盛况深受鼓舞,也因此对新污染物治理与POPs履约信心百倍,希望大家能够立足国家重大需求,继续贡献关键科技力量。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侯雪松副秘书长致辞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POPs专委会副主任、北京大学胡建信教授作了题为“含氟化学品的环境问题与研究需求”的大会报告。胡建信教授围绕如何减缓全球变暖与实现无毒环境两大核心目标,从含氟化学品的环境问题、管理需求、研究需求3个层面进行介绍与分析,指出国内对降解转化产物三氟乙酸的研究较为有限,并强调非二氧化碳含氟气体排放控制的重要性,最后建议大家能够辩证看待含氟化学品的风险与利益,通过科研创新与技术升级实现两者间的有机平衡。
  北京大学胡建信教授作大会报告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履约三处负责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POPs专委会委员彭政作了题为“我国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进展及未来展望”的大会报告。彭政重点汇报了公约进展、履约路径回顾与工作安排等。我国自首批加入履约以来始终积极作为,去年《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的发布更象征着新的重要节点。履约过程中提炼出加强国家顶层设计、严格落实淘汰限控要求、促进多领域科学研究、加大多维度POPs宣传等宝贵经验。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履约三处负责人彭政作大会报告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POPs专委会委员、大连理工大学陈景文教授作了关于化学品环境持久性模拟预测的精彩报告,提出环境持久性评估的关键问题,并介绍如何通过环境计算毒理学的方法实现高效、高通量、低成本预测,着重强调机理引导与数据驱动两大支撑。
  清华大学朱永法教授报告了其在新型有机污染物的光催化协调矿化方面的研究进展,从技术瓶颈切入,介绍了几种先进的光催化技术在快速、深度矿化水体中新污染物的效果与机理。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POPs专委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余刚教授针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公约》的履约进展、未来走向与科技需求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报告。余刚教授指出,履约工作成效显著,基本处于国际共识凝聚、控制对象持续增加、首批受控最后攻坚、新增物质分步行动的发展阶段,预测未来将向着拓宽受控物质种类、加强公约协同履约、追求无毒或低风险环境目标的方向积极驱动,并提出一系列实际科技需求,为未来的履约工作与研究提供指导与方向。
  大连理工大学陈景文教授作大会报告
  清华大学朱永法教授作大会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余刚教授作大会报告
  期间,与会代表围绕“环境有机污染物分析与污染特征”“有机污染物环境行为与迁移转化”“有机污染物毒理效应及健康与生态风险”“POPs替代与控制技术”“副产物类POPs减排技术与实践”“有毒有害化学品废物处置与修复技术”“药物和个人护理品(PPCPs)环境风险与控制”“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的污染和控制”“POPs履约战略与监管”“海洋(极地)环境中新污染物的环境行为与效应”“卤代有机物生物转化与修复应用”“新污染物治理”12个议题展开热烈的交流讨论。
  本届论坛由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专业委员会(简称“POPs专委会”)、北京师范大学环境与生态前沿交叉研究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新兴有机污染物控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与环境前沿技术北京实验室共同主办,清华大学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中心、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山东科技大学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和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联合承办。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北京联众行贸易有限公司、沃特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中持依迪亚(北京)环境检测分析股份有限公司、布鲁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环境保护饮用水水源地管理技术重点实验室、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与科研单位协办。 作者:中环报见习记者薛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