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位于河北省东北部,素有“紫塞明珠”之称,境内木兰围场,森林浩瀚,水草丰美;“紫塞”丹霞,多姿多彩,千岩竞秀。这里还是塞罕坝精神的发源地,创造了从一棵树到百万亩林海的人间奇迹。
近年来,承德市以降碳减污、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安全健康、智慧高效为导向,全域、全方位推进生态环境美丽城市建设。“紫塞明珠”用日益向好的生态环境,绘出了一幅塞外锦绣山河图。
天蓝水清,魅力山城四季皆景
穿城而过的武烈河是承德市的母亲河,在长长的健康步道上,居民休闲健身,享受着美好时光。“武烈河的水越来越清澈,下游的湿地公园越来越美,沿河岸散步,心情特别舒畅。”家住承德市世纪城小区的居民赵政说。
“在美丽城市建设中,我们聚焦生态强市建设,制定出台了《承德市推进生态环境美丽城市建设工作方案(2023—2027年)》,提出到2027年,生态环境治理达到新高度,生态系统建设取得新水平,生态环境美丽城市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的目标。” 承德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副科长张成波介绍说。
围绕相关目标,方案部署了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全力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加强流域系统保护与治理、扎实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等多项重点工作。
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方面,承德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23年,承德市地表水优良断面比例为100%,较2013年提高32个百分点;入京、津断面水质均达到Ⅱ类及以上。全市PM2.5平均浓度为23微克/立方米,其中,市区PM2.5平均浓度为2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8个百分点,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河北省排名前列。
林丰地沃,美丽乡村如诗如画
美丽乡村是美丽承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兴隆县是承德市整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首批示范地区。
在兴隆县青松岭镇,青松岭村统一规划的高端度假酒店群、花市村依山傍水的各类民宿鳞次栉比,吸引了京津两地游客前来度假休闲。
“我们印发了《承德市整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指导意见》,全面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承德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生态环境科科长姜静向记者介绍说,承德市是全国首批启动整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地级市,指导意见是承德市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分别明确了2025年、2027年以及2030年的建设目标,力争2025年率先完成兴隆县、围场县、隆化县、双桥区、高新区5个县(区)美丽乡村整县建成目标,全市美丽乡村整县建成比例提前达到40%。
在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近年来,承德市探索创新原位生态处理、低成本易维护的“小三园+”(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灰水资源化利用模式,获批国家北方山区农村“小三园+”灰水资源化利用试点和河北省农村生活灰水资源化利用试点。
此外,承德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加快实施北方防沙带、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0.03%;有林地面积3556万亩,占京津冀地区的32%。
点绿成金,生态红利持续释放
绿草如茵,林海茫茫。位于承德坝上的御道口草原森林风景区,风光秀丽。
去年8月,为抵消2023年中国国际生态竞争力峰会举办期间产生的二氧化碳,组委会在御道口草原森林风景区新植50亩“碳中和林”。按10年期计算,至少可吸收272吨二氧化碳,助力本次峰会成为“零碳会议”。
不仅有“碳中和林”,承德塞罕坝生态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还在御道口区域创新开发了湿地、草原固碳生态产品。在2023年8月举办的河北省第四批降碳产品价值实现集中签约仪式上,这两个固碳生态产品与多家新增产能的碳排放企业达成交易9.36万吨,实现价值转化645.9万元。
“承德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优势,率先在河北省开展森林固碳量调查试点工作。”承德市生态环境局四级调研员董瑞琴说。
通过对国有林场森林资源摸底,按现行方法学测算,承德市可计算固碳产品的林地面积有2644万亩,固碳产品总量达8698.84万吨。
目前,承德市降碳产品交易种类已从林业扩大到草地、湿地,并延伸到分布式光伏、景区碳普惠等领域,降碳产品交易种类不断增加。
今年上半年,承德县分布式光伏电站等降碳产品完成备案,新增备案17万吨,累计备案逾500万吨。塞罕坝机械林场实现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重启后河北省首笔交易,交易碳汇量1.9万吨,交易金额100万元。全市组织完成排污权交易36笔,交易金额390万元。
截至目前,承德市依托河北省降碳产品价值实现平台完成4批次110万吨降碳产品交易,实现交易额6099万元,占河北省交易额的83%。
据了解,通过对生态产品价值进行核算,承德市的森林、草原、湿地资源年可涵养水源32.7亿立方米、保育土壤8883.8万吨、固碳712.5万吨、释放氧气586.2万吨,资产总价值达5019.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