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交流 > 正文 >

长江设立公益放流站,助力濒危鱼类资源恢复

2023-03-30 15:49来源: 中国环境APP编辑:雪儿
  3月28日,在第三个“中华鲟保护日”之际,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联合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主办的人工增殖放流暨国航公益放流站揭牌仪式在武汉渔政码头举行。
  本次活动由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武汉市人民政府、武汉市禁捕办、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及有关部门指导。武汉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陈明权、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党委书记黄勤、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徐光、湖北省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执行理事长邬剑刚出席活动并致辞。
  
嘉宾共同为武汉公益放流站揭牌
  活动当天,由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与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发起的“携手国航,追鲟长江”武汉公益放流站揭牌成立。通过设立公益放流站,以科普讲堂和专家研讨会的形式,向社会传递“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加入保护中华鲟、保护生态系统的队伍,助力长江濒危鱼类资源恢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徐光介绍:“2019年起,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开展合作,围绕生态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主题,开展了不同类型的公益项目。在‘国航长江生态保护基金’支持下,开展‘携手国航,追鲟长江’公益活动,对改善和优化长江水生生物群落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党委书记黄勤表示:“国航始终关注和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本次公益放流站的设立将为公众科普、科学放流提供专业的场所,为救助长江濒危鱼类贡献力量。”
  据了解,公益放流站将为企业、学校、社团等民间放流者提供科学放流的场所,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宣传教育活动的公益科普基地。
  为引导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科学、规范、有序开展,武汉市农业农村局现场发布了《武汉市规范增殖放流指导意见》。在专业人士指导下,现场共放生中华鲟510尾,长吻鮠4000尾,胭脂鱼50尾,并对中华鲟植入跟踪信标并登记专属码,为研究中华鲟种群洄游提供宝贵数据。
  在专家的专业指导下,来自社会各界人士组成的志愿者分批次现场开展放流活动
  鱼类资源保护专家分享中华鲟保护知识
  此外,活动现场还邀请志愿者家庭参与中华鲟日科普讲堂,鱼类资源保护专家现场分享中华鲟保护知识。现场还组织了以“保护中华鲟,你我同行”为主题的中华鲟保护研讨会,武汉渔政、中华鲟保护专家和社会团体组织受邀参加专题研讨,凝心聚力共谋中华鲟保护事业发展。作者:中环报记者张黎
  • 新闻推荐
  •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