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交流 > 正文 >

一辆柴油车为啥惊动这么多人?

2024-07-17 10:03来源: 中国环境报编辑:轩瑞雪
  ◆郑兴春
  
  近日,长三角某市收到了一封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发出的移动源专项监督帮扶问题督办函,该督办函同时抄送了该市所在省的省政府和省生态环境厅。原来,生态环境部移动源专项监督帮扶工作组在河南省许昌市开展监督检查时,发现一辆长三角某市所属的重型柴油车存在破坏污染控制装置的问题。
  
  收到督办函后,省市政府和相关部门主要领导纷纷作出批示,生态环境、交通、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执法人员迅速联合出动核查,并与外省相关部门通力合作,最终确认该车违法行为并做出处罚。一辆弄虚作假、排放超标的柴油车为何会惊动如此多的人?
  
  一方面,移动源污染治理需要全国一盘棋,多部门合作只为让问题车辆无处藏身。以江苏省苏州市为例,常年在苏州从事运输活动的柴油货车中近40%为外省牌照。这些车辆一旦在路检路查时被发现存在破坏污染控制装置、超标排放等违法行为,会立刻离开苏州去外地工作,苏州生态环境执法人员很难继续开展调查询问、取证、处罚工作。这时就需要各地相关部门合作,不论车去了哪里,只要发现问题的地方移交了相关线索、出具了工作函,各地各部门都要认真对待、严肃查处。
  
  另一方面,重型柴油车破坏污染控制装置这种违法行为相对较新,职能部门监管能力不足。当前,只有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办理过此类案件,其他地区大多还未接触过此类案件,部分执法人员很难发现违法行为。各地对于本地此类违法行为的数量多少、后果严重性以及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危害并不清楚。多个职能部门参与到案件的办理中,有助于相关职能部门提升监管能力。
  
  经过多年治理,我国大气质量改善明显,但距离美丽中国建设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移动源污染排放逐渐成为影响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的重要因素,加强移动源污染治理的紧迫性日益凸显。然而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对移动源污染的重视不够,人才储备、技术能力以及监管机制都无法适应当前形势,移动源污染治理成为多个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短板。笔者希望,今后在移动源领域,多部门联合办案的例子越来越多,以不断提升监管效能,助力空气质量不断提升。
  • 新闻推荐
  •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