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环保清风 > 正文 >

母亲的传承

2020-04-20 23:20来源: 中国环境报编辑:南筏
  母亲在师范学校毕业后就在中学教书,我的童年就在那所中学里度过。随着我逐渐懂事、成长,也听到了一些关于母亲的故事:她在周末冒着鹅毛大雪,步行几公里的山路,去给家里只有残疾父亲的小孩补课,事迹被写到了书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家里吃饭多了一位姐姐,大概持续了3年,后来我才知道姐姐家里只剩一位年迈的爷爷,学费交不起,母亲就在学校带了她3年,生活学习母亲都负责,后来姐姐就管我母亲叫娘,现在她已结婚生子,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带着丈夫和女儿来看母亲。
  这样长大的我,一直在追寻着那种温暖、善良、坚强,我希望也可以像母亲一样找到能挥洒热情和汗水的地方,成为一个能发光发热、对社会有价值的人。后来我在大学成为党员,才知道母亲已经是20年的老党员了。
  毕业参加工作后,我有一段时间参加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巡查、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监督定点帮扶、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行动等工作,有时忙起来会忘记给家里打电话。某一天在家乡工作的同学给我发了一个微信链接,题目是《感动巩义——最美女教师》,打开一看,竟然是母亲拄着双拐上课的照片,我当时脑袋“嗡”的一下,立刻给家里打电话,才知道母亲不慎崴脚,脚踝处骨折。我略带哭腔地问母亲为何不告诉我,电话那头说:“知道这段时间是环境保护工作的攻坚期,就没告诉你,我这没事,已经打过石膏了。”她还叮嘱我不要请假回家,她已经没事了,把当下的工作做好最重要。
  母亲从来没有跟我讲过大道理,但我知道,在我成长的过程中,确实有温暖、善良、坚强的东西在我心底生根发芽。我相信,这就是一种家风的传承吧。(牛浩博)
  作者单位: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