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环境茶座 > 环境茶座十三期 > 正文 >

环境茶座(第十三期)杜少中:指尖环保好方法,垃圾分类好事情,共同成就更大的“好”

2021-01-29 13:30来源: 环境茶座编辑:雪儿
  1月13日,第十三期环境茶座“指尖环保助力垃圾分类”成功举办。中国环境记协、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和万科公益基金会联合发布“指尖上的环保”公益活动年度总结,并发布了社区垃圾分类通用模式和关于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建议。
  全国环境新媒体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 杜少中
  是开头也是结尾的话:指尖环保是好方法,垃圾分类是好事情,把两个好放在一起,完成一个更大的好,我们一起努力做美丽中国建设的行动者。围绕今天这个主题,我就说说这两个“好”。
  第一个“好”,指尖环保是好方法。这个非常好,长期以来我们都在倡导环保的公众参与,指尖环保是互联网条件下,公众参与的极好形式。我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听听FM有一档音频节目《我和绿色有约》,这周就说的是蔚蓝地图,其中说到“指尖环保”活动。说它好最重要的是通过参与分享让更多人参与,方式简便易行,内容丰富多彩。就像滚雪球,在喜闻乐见中把大家动员起来,我替马军做个广告,希望大家下载蔚蓝地图,参与指尖环保,这也是和记协合作的项目。
  第二个“好”,垃圾分类是好事情。垃圾分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经历了欠发展的时候不是问题、一定发展以后出现问题、更好发展必须解决问题的过程。现在是解决问题的阶段,问题是怎么解决。经常听到在垃圾分类上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垃圾分类不用分,理由是目前垃圾处理三种办法,卫生填埋、堆肥、规模化焚烧都不用分类,而且长期以来大家也没有形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即使要分,也可以通过工业化分拣的方式,用不着让居民自己分。在没有深入考查之前,可能不少人都会觉得这似乎有道理,以前我也认为分不分两可。
  但是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环保理念想必大家都知道,就是没有真正的垃圾,只有放错位置的资源。用这样的观点,特别是当你用循环经济的视角去看垃圾分类,你会觉得垃圾分类不仅要分,而且必须按资源利用的方法把它分清楚;垃圾分类,不仅能够解决垃圾处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而且还可以让人们形成良好环保习惯。习惯对个人对社会都太重要了!
  垃圾是资源,这是垃圾处理三个目标当中最重要的观点。垃圾处理的三个目标: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三个目标的内在逻辑就是通过无害化、减量化处理,最后达到物尽其用的资源化目的。人们了解到一些在垃圾分类上有经验的发达国家,甚至达到了垃圾不够用的程度,因为他们把垃圾分类做到了极致,所有的垃圾都分别成为了下一个生产过程的原料。
  在垃圾必须分类已成定论的今天,大家最关心的,还是怎么分?或者说怎么分更合理、更符合实际、更容易被大家接受?前一段时间好多议论,网上有不少段子,其中一个段子说垃圾分类,最纠结的是北京到上海的高铁列车员,因为上海的垃圾分类比较细,北京的垃圾分类比较粗,所以列车员每天一上车就得想清楚,车是开往上海,还是去北京?一不小分弄反了,该分粗分细还好说,该分细分粗就不得了了,弄不好还要受处罚。当然,不能不说细有细的道理,粗有粗的好处。有一天我参加北京市海淀区的垃圾分类现场宣传活动。北京的垃圾分类是四类,分别是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这样分类的好处是简便易分,内在逻辑和工作着力点显而易见。分出厨余垃圾,首先解决的是垃圾中的干湿分开,分出有害垃圾是把垃圾中有害无害分开,最大限度的减少风险。可回收垃圾,自然也是资源化的一个着眼点,挑出来直接回收利用,叫“可回收物”准确。这都是抓住了当前生活垃圾处理的重点。这样好理解,易操作,特别是在开始分类的时候,也便于推行。在海淀区垃圾分类宣传的现场也看到了很多社区居民还创造了不少小窍门,比如它们把一些厨余垃圾,通过简单处理变成了肥料,居民拿回家养花。既达到了垃圾减量化,还方便了居民生活,增加了垃圾分类的趣味。
  垃圾分类实施一段时间效果还是不错的,近些年北京日产垃圾一直是2万多吨,而且还在不断增长。但据有关部门统计,垃圾分类实行以来,垃圾日产生量不仅不再增加,还有了减少的趋势。这一事实说明只要是目标明确,措施得当,垃圾分类还是会产生积极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