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迎来“退役潮”,由此衍生的电池回收产业进入加速发展期。但回收产业走向繁荣的同时,一些缺乏生产资质和技术积累的小作坊抢占市场,带来安全和环保风险。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总量超过58万吨,但截至2023年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规范化回收率不足25%。
为规范行业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近年来陆续发布五批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简称“白名单”),共涉及企业156家。2024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有序推进动力电池等产品设备梯次利用。
“白名单”企业——天津巴特瑞科技近日宣布,工厂自主研发的全自动、免放电物理拆解的行业首创核心技术,成功解决了拆解过程中“电解液冷凝、电池粉尘污堵、收率偏低”等行业难题,并实现安全环保无污染拆解。依据第三方权威机构的认证,2023年全年,巴特瑞科技在范围一、范围二的温室气体排放已实现碳中和,在业内率先实现碳中和。
巴特瑞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突显出了退役动力电池合法合规安全处置的重要性。退役动力电池资源化利用,不仅能替代部分原材料的开采或进口,还可以降低碳排放,是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和资源集约利用的关键环节,对于落实“双碳”战略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来自国内的行业需求和生态环境保护需要,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在加快国际化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国外越来越严苛的电池法案。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应该针对碳足迹、ESG、回收溯源、梯次利用等实际管理需求,研究设计我国电池“护照”,建立健全我国电池行业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尽快形成完善的制度规范及管理手段,推动新能源“新质生产力”能够行稳致远。
巴特瑞科技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坚定可持续发展之路,立足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低碳循环、多面共赢,推动新能源电池行业发展,努力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全面助力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