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泰顺县生物多样性 > 正文 >

中央、省级媒体齐聚泰顺 探索生物多样性保护泰顺样板

2022-03-25 13:52来源: 温州生态环境编辑:遥城
  2月23日,浙江生物多样性保护新闻采风团赴泰顺开展现场采访活动。本次采风活动由浙江省生态环境厅组织,邀请了来自人民网、中新社、中国青年报、中国环境报、浙江日报、浙江之声、浙江在线、浙江电视台钱江频道、城市之声、天目新闻等中央和省级媒体的记者参加。
  本次活动中,采风团成员分组奔赴乌岩岭黄腹角雉主题馆、司前畲族镇生态大搬迁展示馆、彭溪镇浙江一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康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云岚牧场等地开展实地调研。记者们通过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专业技术人员、下山搬迁居民和企业负责人的细致询问和采访,详细了解了泰顺县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领域的探索和成绩,对“点绿成金,万物和谐”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泰顺样板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
  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建立全国首个生物多样性院士专家工作站,系统开展黄腹角雉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野外监测、基因检测和栖息地改造研究。通过多年努力,建成1200多平方米的黄腹角雉野生驯养场,成功突破濒危鸟类孵化和育雏技术难关,掌握黄腹角雉等野生动物人工繁育技术。黄腹角雉野外种群数量由最初的30多只发展到500多只,占该物种全球种群数量的1/10以上,成为全国唯一的黄腹角雉保种基地和原产地人工繁育基地,获评“2021-2025年中国动物学会濒危动物保育示范基地”,为壮大野生动植物种群、物种及遗传多样性的保护提供了坚强保障。
  生态大搬迁
  生态大搬迁是泰顺山区的特色做法,是对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莅泰调研“下得来、稳得住、富得起”指示精神的贯彻落实,也是助推农户增收致富、加快生态修复、放大生态优势的重要举措。18年来,从“一镇带三乡”到“无区域生态移民”再到“生态大搬迁”,泰顺县不断升级搬迁模式、不断优化扶持政策、统筹改善人与自然关系,移民人数突破10万,这个数字,超过泰顺全县四分之一的人口,在谋求群众共富增收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人类生产生活对其他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影响,有效扩大物种繁衍栖居的“世外桃源”。累计搬迁33473户100006人,而浙江“消失”30多年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小灵猫踪迹也在泰顺首次发现,这正是人与自然、人与物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生动体现。
  产业融合
  积极打造生物多样性资源产业链,全面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依托丰富的生物资源和优美自然景观,发掘、利用本土特色生物资源,拓展生物多样性产业规模,建立“生物多样性+产业”共赢发展模式。开发利用“跑步鸡”、栀子花等特色生物资源,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栀子花产业链创造年产值2亿元,收购黄栀子1.5万吨,接待游客10万人次,增加旅游消费2000万元。“跑步鸡”项目3年时间累计实现浙闽两省车头村等1500户养殖,其中低收入农户70户,实现7个村集体年收益增收10-15万、农户人均年创收2万元以上;荣获中国茶业百强县称号,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三杯香”估值达到14.68亿元并入选首批《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