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交流 | 推动企业环境信息公开,上市公司、行业协会、媒体、NGO都关注哪些内容?

2020-11-19 09:49来源: 中国环境编辑:遥城
上市公司、行业、媒体、NGO、协会代表就“推动企业环境信息公开”话题交流对话
对话嘉宾:
北京化工大学教授  刘学之
中国石化工业联合会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主任 王静敏
科伦药业公司监管部总监助理 邓曾林
《光明日报》记者 张蕾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 马军(主持人)
  马军:首先请问刘教授,您的团队和中国环境记协连续八年开展评价工作。从今天的报告来看,您觉得环境信息强制披露算是实现了吗?还有可以继续改进的方向吗?
  刘学之:八年来,我们确实看到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在不断提升。由于公开信息获取难等原因,我们选择上市公司作为评价对象,以这个为抓手突破。从强制披露角度讲,我们认为企业确实是做到了,并且在这方面进步非常多。
  强制披露要求中还有些点,我们在做评价的过程中没有完全覆盖。因为我们更多关注公开的内容,但强制信息披露的有些东西可能没有在企业年报中披露,这也是企业下一步要完善的地方。总体来说,企业信息披露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但后期还是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马军:石化联合会的统计表明,当前民营中小企业数量占石化行业的90%,资产规模也在50%以上,在细分领域有很大优势。同时,我们知道安全、健康、环保(S、H、E)可以说是化工产业的生命线。大企业往往可以借助规模效益做得更加完善,中小企业则不容易。特别想听听王主任谈谈中小企业是不是也可以通过环境信息披露,完善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走更好、更规范的发展道路。
  王静敏:正如您所说,石化行业从2019年的数字来看,中小企业占到了95%以上,且收入、资产、利润几方面都在行业内过半。特别是在最近的民营百强企业排序中,民营前一百家企业经济总量已经占到了行业12.4万亿中的2.6万亿,而中小企业的概念也是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
  我们也关注到,整个披露情况来看,民营企业还处在相对弱势的位置。从行业角度,我们致力于倡导中小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自觉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把企业发展融入大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当中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您刚才提到的SHE,我们也在帮助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去建立这套体系头。中小企业要采用绿色工艺、采用好的技术,从根本上解决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我们提倡行业自律,在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承担责任。
  马军:下面我想问一下张蕾记者,作为长期关注环境议题的资深媒体人,您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有何观察和评价?
  张蕾: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在很多发达国家已经通过政策法规的形式形成制度化,许多跨国公司都编写自己的环境报告书,作为自己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手段。相比之下我国企业进行环境信息公开起步比较晚,我觉得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一些问题还需要研究和改善,比如公开什么?怎么样公开?怎么保证公开的质量和公信力等等。
  从我这些年关注环境信息报道的实践来看,过去我更关注企业相关环境新闻的发布情况或者是污染排放情况,今后可能我要加上节能减排情况。
  马军:下面我想请问一下科伦药业的邓曾林先生,我们看到科伦药业这次排名靠前是第二名,非常靠前。科伦药业为什么愿意更主动做好环境信息披露?你们认为这样的披露能够给企业带来什么的实际利益?在这个过程中间,需要克服哪些挑战?
  邓曾林:首先,如何看待环境信息公开,我们觉得主要是从三个角度:作为上市公司,监管部门有这个要求,我们必须满足合规的要求,这是第一个出发点;第二,作为上市公司,我们有自己的社会责任在,我们希望通过信息公开,让公众了解公司切实落实了自己的环境责任;第三,这与我们公司从创始人、董事长到各级管理层的理念相关,我们公司提倡环保优先,永续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是主动、自愿公开环境信息的。
  我们所获得的收益也有几个方面:首先肯定是满足合规要求,上市公司该做的工作做到了;其次,让公众充分了解到科伦药业做了这么多工作,我们是一个负责任的企业。
  困难也有几个方面。现阶段的要求相对比较泛,具体要公开哪些项目,公开到什么样的程度,对法规的解读要靠我们自己;二是基础工作必须做好,这个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三是从企业角度来说,确实缺失对于收集、计算、核实数据的权威指导,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不愿意做,而是没有权威的指导,我们也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方式去开展这项工作。
  马军:在整个气候形势极为严峻,主要发达国家退群的不利情况下,我们在碳中和承诺的大背景下看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请刘教授为我们解读一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是不是应该开始纳入更多信息,比如关于气候的指标?
  刘学之:关于碳中和这部分,北京化工大学低碳经济与管理中心2009年就成立了,在这个方面我们参与了很多,包括主持国家的碳管理、碳标准、排放清单、因子研究等等。关于上市公司部分,我们59个分指标里,专门有一项企业碳排放指标评价,这个是在环境绩效里出现的。据我们统计的数据,评价的企业中不到10%的企业能够公开碳排放量,而且公开的企业有一部分还是在子公司或是组成公司层面。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在进行信息披露报告的完善过程中,一直在研究追踪,分析碳达峰的问题,对产业、企业可能带来的影响等。我们也在找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企业专门做了探讨,发现他们都对这个问题非常重视。所以上市公司未来要做好碳披露工作,我个人还是很有信心的,虽然现在做得远不够。
  刚才邓总提了一点,在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上,科伦药业能够做得好,跟领导层的环境观是直接相关的。我们在前年采访了20多家公司的董秘,主要是深圳上市公司,有电话采访也有面谈,他们谈的最多的是担心披露带来负面影响。希望和环境记协的领导、业内同仁们,今后能够共同去发掘、去研究,对企业从这个方面提供一些参考标准、可参照的指导性指南。
  马军:想问一下王主任,石化行业在开展碳信息披露方面,是否已经开始做准备?
  王静敏:我们这个行业非常关注习主席在75届联联合国世界大会上向世界的承诺,即2060年要实现碳中和。这个行业大家比较清楚,实际上是二氧化碳排放量比较严重的一个行业,2019年末的时候,行业碳排放量占到整个工业部门的17%。我们有一个估计,在2030年达峰的时候,我们这个行业的碳排放量会占到整个工业部门的20%左右。所以对于行业,特别是国家主席对世界有承诺的情况下,我们的压力确实是很大的。
  2019年末,我们这个行业的上市公司有325家,占整个行业企业数量的1.2%,占比很低。325家上市公司中,2019年形成的利润占到全行业的32.5%,这就能看出上市公司一定是行业当中最优质的企业。由于行业的特点,在披露方面,企业面临的压力是多方面的:第一,对碳排放的披露,国家相关规则现在看还是不够明晰;第二,对于碳排放披露的内容或者指标,不同的行业可能还不太一样,石化行业有一些自己的特殊性,应该有所区别;第三,制度体系的建立和标准体系的建立,也比较重要,我认为如果要是做到碳的信息披露,从国家层面上可能还需要完善一下。
  马军:下面先请邓总简单谈一下,科伦药业是否考虑将碳纳入到披露范围,在这方面有什么样的准备?
  邓曾林:在碳排放方面,现在可以分成两个方面,一个是现阶段对于全集团碳排放的信息公开,简单参照原环保部当时的信息公开指南来做的,即《环境报告书的编制指南》上面有一个计算公式。这个算法中间有一个问题就是只算能源而不算资源,真正跟国际上碳核查、碳足迹去对,暂时还对不上号,还有一定的缺失,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部分重点子分公司现在有做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来做碳核查,已经有成果。
  集团层面来说,对于碳排放或者碳融合信息公开之类的工作,我们现在处于积极的前期了解阶段,后续如果有内外部的需求,我们随时能够开展相关的工作。
  马军:非常感谢,希望在披露方向上继续保持领先。想请张蕾老师帮大家解读一下,现在这波关注的碳信息热潮,是短期的热点还是长期的趋势?上市公司这边您认为是不是应该制定披露应对气候变化长期的政策,设立长期的减碳目标?
  张蕾:肯定不是短期的热点,应该是长期的行为。为什么这么说?因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争取实现碳中和的远景,显然是近景+远景相结合的目标和承诺。我认为上市企业作为企业公民,并且作为市场机制上最活跃的主体,有责任也有义务来制定披露自己的低碳节能减排的目标。同时,这也是企业提高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内在需求。
  马军:今天很感谢四位老师作的精彩发言。我们也从今天发布的《报告》看到,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进展还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我们也看到在这中间看到亟待提升的空间。政府需要制定更完善的规则标准,企业需要提升意识、提升能力,媒体和第三方机构都可以在中间发挥各自的作用,我想在大趋势下,上市公司包括所有企业的环境信息公开都可以起到重大的作用。希望各界共同关注,我们也期待中国环境记协和刘教师的团队继续在这个方向上做好评价,明年期待和大家再次相聚在发布会上。(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