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环保 > 蓝天 > 正文 >

房地产企业是该注意环保了

2018-10-26 14:42来源: 中国环境报编辑:雪儿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最令房地产企业关心的无非就是土地和资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往往被视为无伤大雅的东西。也正是由于忽视了国家环境保护的力度和决心,才导致很多房地产企业误判了其所处的环境法治新形势和应当承担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责任,当“叫停”、“强拆”等强制性措施真实发生在企业身上的时候,才恍然大悟:生态环境保护竟是房地产企业发展的新“命门”。

可见,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而言,“未验先投”的罚款并非难以承受,反而是因房地产项目“未验先投”的行为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的情形下,将面临已开发项目停止使用的处罚,由此造成房地产项目违约风险的不可控。

对策

怎样让自己合法合规?

在我国环境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社会公众环境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生态环境保护已悄然成为决定房地产开发企业生死存亡的新“命门”。

如何护住这一“命门”,亟待引起房地产企业的重视和研究。

重视选址

首先,重视选址。这是房地产开发项目的首个环保“命门”。

项目选址不仅要符合规划技术规范,更要根据国家和地方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规范,逐项判定拟开发地块选址的环境合法性。同时,根据现有环境法律、环境政策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对可能出现的规划调整方向做出预判,并科学评估拟开发地块可能出现的环境法律风险。

慎拿脏地

其次,慎拿“脏地”。这是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第二个环保“命门”。

尤其是对选址于工矿企业搬迁地块的项目,房地产企业一方面应当在拿地前详细调查转让方是否已经履行了土壤环境风控与修复法律义务的情况,拟开发地块是否属于“脏地”;另一方面还应当综合评估拿地的法律风险,通过定性采样、留存备查,掌握最终确定的拟开发地块的土壤和地下水的环境质量信息。

及时环评

再次,及时环评。开工前完成环境影响评价报批手续是房地产项目的又一环保“命门”。

房地产企业不仅应当在开工前报批环评文件,避免“未批先建”的违法后果,而且还应充分重视拟开发项目环评文件是否合法、科学和客观,避免环评文件不能获得环评审批,或者经审批后又被撤销的厄运。在全面进行法律风险评估的前提下,房地产企业应科学编制并及时报批环评文件,将环评违法风险降到最低。

环保验收

最后,环保验收。依法进行竣工环保验收是房地产企业最易忽视的一个环保“命门”。

一般而言,房地产项目主要是排放生活污染物,而非工业污染物,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污染防治设施的“三同时”。

一旦由于房地产项目的环保设施未经验收就投入使用,并造成严重污染环境或者破坏生态的后果时,房地产开发企业受到的处罚将是严厉的。

  • 新闻推荐
  •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