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要闻 > 热点追踪 > 正文 >

贵州松桃“锰三角”遗留千万吨锰渣 谁来埋单?

2018-05-22 15:24来源: 澎湃新闻编辑:小冉
        松桃位于重庆、贵州、湖南交界的“锰三角”的核心区域,2005年因涉锰企业污染问题被媒体曝光,原国家环保总局成立了以环监局局长为组长的调查组奔赴当地,协调三省市环保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制定了《湖南、贵州、重庆三省(市)交界地区锰污染整治方案》。
        由国家牵头的专项整治的确改变了过去涉锰企业无序发展的局面,但历史遗留的大量锰渣渣场如今仍是难啃的“硬骨头”。
        松桃广布的喀斯特地貌像一个个漏斗一样,因此想要把渣库底部全部堵住相当难。贵州省环科院下属企业、贵州德润环保产业有限公司的谢伟谢伟说,计划采用帷幕灌浆技术,将浆液灌入渣库底部岩体或土层的裂隙,形成连续的阻水帷幕,以减小渗滤液流量,“如果汇丰锰业2#渣库治好了,在全国也有示范效应。”
        目前松桃县有十余座渣库,锰渣存量约有1300万吨。按照松桃县锰渣一库一策治理方案,仅汇丰锰业2#渣库治理估算资金为1600万元,其它渣库治理也是以千万元计算。
        4月26日,贵州省环保厅政策法规处副处长尹健向澎湃新闻表示,“我们正在研究新的政策,将对‘锰三角’出重拳,所谓重拳就是控制增量、慢慢去减存量这样一种思路,松桃那边不再新增锰渣渣场,如果不能保证环境保护的要求,新的开发也将被限制。
  • 新闻推荐
  •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