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养殖的甲鱼用牙齿咬起盛有半桶水的水桶。
5月14日,澎湃新闻记者来到位于长兴岛上的青草沙水库,以及崇明区竖新镇仙桥村,感受生态文明建设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青草沙水库。 本文图均为 澎湃新闻记者 陈逸欣 图
惠及1300万人的青草沙水库
青草沙水库主要为上海中心城区和浦东新区的居民供水。
最早,上海城市居民主要是就近在黄浦江、苏州河取水,以明矾澄清。1987年以后,因为黄浦江中、下游水质恶化,取水点开始上移。现在的第三阶段,便以青草沙水库为代表,上海从长江引水,结束了以黄浦江为单一水源的历史。如今,上海超过七成的饮用水都来自于长江。
该原水工程项目总投资170亿元,主要包括青草沙水库、长江过江管道、输水管道及增压泵站三部分。工程于2007年6月5日正式开工,2011年6月8日建成通水,主要为上海市中心城区和浦东新区的居民供水,超过1300万的上海居民受益于此。
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建成通水,标志着上海水源地建设和保护取得了重大进展,对于进一步改善原水供应质量,缓解水质性缺水矛盾,保障城市饮用水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村民普及“生态”概念
记者下午来到崇明竖新镇仙桥村。仙桥村是远近闻名的生态村,通过土地流转集中管理的模式,村里的环境美化了,村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
仙桥村大学生村官赵冰透露,一开始村民们不懂什么叫“生态”,为给当地村民普及“生态”的概念,村里牵头同济大学,与当地的农业社合作,将原本每斤卖1.4元的水稻,用生态的养殖方式可卖到18元一斤,村民们抢着要学生态养殖技术。
与传统养殖技术不同,生态养殖是利用无污染的水域,或者运用生态技术措施,改善养殖水质和生态环境,按照特定的养殖模式进行增殖、养殖,投放无公害饲料,不施肥、洒药,就能生产出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在崇明,除了农作物采用生态养殖的方法,甲鱼也可采用生态养殖的方式,卖得也好。赵冰现场向澎湃新闻记者展示,生态养殖的甲鱼可用牙齿的力量咬起一个盛有半桶水的水桶。
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也给仙桥村带来“红利”——土路铺上了沥青,村民用上风能、太阳能,一批创意农家乐涌现,村民的钱包一天天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