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要闻 > 图片精选 > 正文 >

确保一江清水 宜昌长江岸边134家化工企业“关转搬”

2018-05-16 14:16来源: 湖北日报编辑:小冉
         
    “ 5月15日,湖北日报头版以《确保一江清水浩荡东流》为题刊发表了文章,聚焦宜昌践行长江生态保护,推动绿色发展。要下决心把长江沿岸污染企业都搬出去,企业搬迁要做到人清、设备清、垃圾清、土地清,彻底根除长江污染隐患。”“不搞大开发不是不要开发,而是不搞破坏性开发,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时,对宜昌推动134家化工企业关、转、搬,引导向高端产业发展给予赞许。宜昌134家化工企业“关转搬”,涉及资产1284.16亿元,职工5.25万人,地方政府和企业面临着工人安置、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棘手难题。宜昌市委市政府为克服财政困难,设立10亿元的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引导基金,引导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全力搞好员工转岗安置和社保接续工作。
    5月2日,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周霁主持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期间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在长江发展新的历史节点上,再次部署行动。
    连日来,一股热潮,在宜昌涌动;一种思想,在宜昌落地生根;一种力量,在宜昌喷涌而出。这就是“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共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形成推进绿色发展和转型跨越的合力。  
    强力破除化工围江,宜昌攻坚之战已破冰,任务依然艰巨。去年宜昌关停25家化工企业,该市固定资产投资和地方财政总收入下降超过10%。与此同时,总投资234.34亿元的52个化工、建材、火电等高耗能、高污染新项目被“坚拒门外”。
    一面是削减旧动能的阵痛,一面是生态修复的账单,财政收入一减一增压力交织。据调查,134家化工企业“关转搬”,涉及资产1284.16亿元,职工5.25万人,地方政府和企业都面临巨大经济和社会压力。
    “不怕忍痛割疮,不怕压力交织,不怕触动利益,不怕刀刃向内。”宜昌推动长江大保护行动雷厉风行。
    截至目前,取缔长江干线支流151家非法码头,关闭29家磷矿开采企业,淘汰602台燃煤锅炉,关闭煤矿11处,禁养区拆除33家养殖场,取缔湖库网箱养殖3510亩,退垸还湖1100亩。该市已有61名干部因生态环保问题被追责问责,在“环保+公安”执法模式下,立案查处462件环境违法案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32人。
宜昌市统计局5日发布经济分析报告显示,新旧动能转换明显提速,靠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产业发力,一季度,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4%,比去年底上升7.2个百分点,托举该市实现GDP662.9亿元,居全省第二位,增长8.8%。
    宜昌启动城区山体修复106公顷,建成城市绿道108公里,宜昌新区规划220平方公里,其中一半是生态用地。宜昌森林覆盖率达65%以上,市民出门300米见绿、500米进园。
    宜昌推出全国首套生态公民教育校本教材,设立全国首个“生态市民日”,让绿色发展无处不在,深入人心。
    宜昌市深入进“1+6”改革方案,即在《长江宜昌段生态环境修复和综合治理总体方案》这个总规下,实施6个专项方案,包括化工转型升级、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港口船舶绿色排放、岸线生态修复、城区生态修复等。这是宜昌践行长江大保护的行动指南,总共83项改革举措,每一项都有具体责任人、截止时间和考核目标。  
   首先建立三峡生态屏障。宜昌市正在加紧编制长江宜昌段生态修复、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规划,其中将首次设立产业发展负面清单,淘汰“三高一低”落后过剩产业,严格控制长江宜昌段干支流开发建设活动。#p#分页标题#e#
    化工企业搬迁后,宜昌启动重点行业及工业园土壤环境调查和农用地质量详查,正在编制全市土壤治理和修复规划,投入专项资金开展化工企业污染场地修复。“要一张蓝图绘到底,长江宜昌段生态综合治理没有休止符,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这是宜昌的承诺。
    从部委层面来看,对长江的环保督查也在进一步强化。5月8日,生态环境部发布通报称,决定对长江经济带7起生态环境违法案件进行挂牌督办,以打击非法转移、倾倒危险废物及固体废物等违法行为。
    在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秦尊文看来,接下来如何绿色发展,如何正确处理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的关系,对地方政府来说是不小的考验。 
  • 新闻推荐
  •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