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滨江规划模型,地下三层地面两层。 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 图
5月16日下午,“美丽中国长江行走进上海”网络主题活动举行。澎湃新闻记者实地了考察上海徐汇滨江,它是上海“海绵城市”典型案例。
在徐汇滨江,跑道公园本来是原东亚第一航空港龙华机场跑道,已有70年历史。设计师团队以机场跑道为原型展现航空历史印迹,利用跑道现成的线性空间,在宽50米、长约1.6公里的跑道公园中,新开挖的机场河成为贯穿跑道公园南部的水系,并与云锦路平行。原龙华机场跑道转变为汽车、自行车、人与河流的跑道,更成为市民及办公人群休闲放松的城市绿洲。
昔日的机场跑道,今天的人行步道。 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 图
机场跑道开挖前,质地依然细腻,几乎没怎么大修。在靠近跑道公园北侧,一大片跑道在龙华机场关闭后被长期用作公共停车场,跑道大量铺面得以较好保存。未来,这里将建设一座观鸟园,保存状况较好的混凝土将作为树林中的休息平台,形成曲折有致的花园空间。
徐汇滨江成为上海“海绵城市”的典型案例。
上海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雨水本是大自然水循环的一部分,但城市热岛效应加剧和不透水地表激增直接导致了近年来与日俱增的恶劣天气和暴雨。大量含有汽油及重金属的道路地表径流经常不经过处理就被直接排入附近的河道,是导致上海地表水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雨水花园一景。 澎湃新闻记者 邹娟 图
如何做好雨水的收集、处理和综合利用技术?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这项技术,听起来好像复杂,但是在国际上已相对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