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环境茶座 > 正文 >

庞庆涛:源头上减少垃圾,将法规变成习惯

2021-01-19 09:51来源: 环境茶座编辑:雪儿

  1月13日,第十三期环境茶座“指尖环保助力垃圾分类”成功举办。中国环境记协、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和万科公益基金会联合发布“指尖上的环保”公益活动年度总结,并发布了社区垃圾分类通用模式和关于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建议。

  北京市社会组织管理中心副主任 庞庆涛

  前期,我拜读了中国环境记协、公众环境中心和万科公益基金会所做的社区垃圾分类通用模式和关于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建议的研究报告,我觉得特别有意义,报告既分析列举了目前社区垃圾分类现状以及国际上的案例,又有中肯建设性的意见。我是做社会组织工作的,对于垃圾分类想提一点浅显的想法。
  第一,多维度考虑垃圾分类的问题。明确政府、市场、社会组织三方应该在垃圾分类过程中承担的角色和任务,北京市委市政府十分关注这项工作,也采取了很多措施。同时,政府也搭建起很多政策法规的框架,北京市社会工委和北京市民政局也多次就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动员社区力量,我们社会组织也多次积极参与其中。北京市社管中心前段时间也在潘家园街道和东四街道搞了两场活动,取得一定成效。
  但我认为还要充分发挥市场在垃圾分类方面的作用,垃圾分类这项工作才更有效率,更可持续,也更长久。像贾峰主任刚才所说的垃圾分类收费问题,我还没有深入研究,能不能成也不好说,但是我认为社会组织能做一些先期研究。
  第二,把执行政策法规变成习惯。这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因为法规的约束性很难使居民个人很快执行到位,尤其像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这样的法规,惩罚性的条款不是很好执行。要让大家提高认识,增强垃圾分类的环境意识,需要我们社会组织发挥优势,加强宣传引导,为政府出谋划策,使居民更方便、更轻松、更快捷的接受垃圾分类。同时,我们也要改变目前很多小区垃圾投放点的设施和环境,研究设计一套切实可行的标准和规范。
  第三,从源头上减少垃圾。垃圾再怎么精准分类,也不如源头减量。我们要多关注生活垃圾来源,简化快递包装、减少塑料制品生产与使用、改变餐饮习惯等,从源头上减少浪费。我觉得这些问题,需要环保组织和行业协会共同研讨推进,通过制定一些行业性的约束推动社会做出一些改变。
  以上便是我对垃圾分类的一些浅显想法。垃圾分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个别群体的事情,做好这件事需要全社会齐推动、共努力,我也将持续关注并参与其中,为推动垃圾分类长久和可持续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