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记者之家 > 媒体采风 > 正文 >

让整改成果经得起人民和历史的检验,向党和国家交上一份满意的答

2018-06-22 10:41来源: 中国环境报编辑:明辛
        截至6月15日,第一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6个督察组均完成第一阶段省级层面督察任务。督察组共计与126名领导干部进行个别谈话,其中省级领导50人,部门和地市主要负责同志76人;累计走访问询省级有关部门和单位100个;调阅资料3.5万余份。

        目前各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正在开展第二阶段下沉地市督察,并继续受理人民群众生态环境信访举报,下沉时间15天左右。通过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现场,进一步调查核实具体问题,坚决查处“表面整改”“假装整改”“敷衍整改”等生态环保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并督察督办群众反映突出或重复举报不断的生态环境问题。从入驻到下沉,督察组发现并通报了一系列表面整改、虚假整改、敷衍整改的典型案例。这些生态环保领域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之所以会在被督察地区频频出现,追根溯源,与一些地方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领导思想认识不高、不深,没有真正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很大关系。
  思想认识不高、不深,就会滋生侥幸心理。一些地方党政领导觉得,中央环保督察就是一阵风,刮过去就算了,没有必要大动干戈,因此,就会出现内蒙古和林格尔木器加工厂“死而复生”、广西钦州应淘汰的“散乱污”小冶炼企业还在生产等现象。思想认识不高、不深,就会抱有应付态度。一些领导认为,对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只要有整改方案、糊弄过关就行,因此就会出现黑龙江哈尔滨香坊区垃圾填埋场偷排渗滤液问题屡被举报、河南郑州养鸡场污染多年难以消除的怪象。思想认识不高、不深,就会产生蒙混行为。一些地方党政领导没将督察整改放在心上,甚至有政府部门亲自参与弄虚作假,因此,就会出现河南濮阳范县城管局亲自组织施工单位铺设暗管偷排垃圾渗滤液、范县发改委编造虚假文件等乱象。
  “回头看”中暴露出的典型案例,反映出的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为不为”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首先从提高思想认识入手。只有真正把中央环保督察放在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高度去认识,深刻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从根本上认识到中央环保督察是推动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表面整改、虚假整改、敷衍整改等生态环保领域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细化整改方案,严格督促督办,细查整改效果,让整改成果经得起人民和历史的检验,向党和国家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 新闻推荐
  •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