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督察·监督 > 正文 >

有威力有动力 促转型促发展

2020-11-12 15:00来源: 中国环境报编辑:雪儿

  中国环境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报道组
  “与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时相比,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对生态环境保护更加重视、认识更加深入。”这是本次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人员的普遍感受。
  第二轮第二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进驻以来,许多督察人员听到了党政“一把手”主动谈及生态环保,谈及转型发展,谈及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如何推动地方整改,从而起到促转型、谋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我们的跟组记者也对多位地方党政“一把手”进行专访,听到了他们的真实声音。
  谈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认识:是全面体检也是思想洗礼
  多位被采访的“一把手”都谈到了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的认识。
  他们认为督察是全面体检——
  北京市海淀区委书记于军表示,督察不仅是对海淀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大考,也是对过去3年多来所做工作的检视。
  浙江省舟山市委书记俞东来认为督察是对地方树牢“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的一次“政治体检”。
  在督察组进驻央企时,四川省华蓥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山表示,个别央企出现的问题,也暴露了属地管理的问题,“下一步,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对督察组指出的问题要加强监管,举一反三,对可能出现问题的企业逐一排查。要动真碰硬,做好问题整改的跟踪和督办。”
  他们认为督察是思想观念的洗礼——
  “督察不仅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起到强有力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更对地方党委政府在思想认识、发展理念以及治理能力方面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北京市海淀区委书记于军强调。
  “督察既是一次政治站位上的提升,又是一次思想观念上的洗礼,对我们深入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信心,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天津市北辰区委书记冯卫华认为,督察促进北辰区进一步统一思想,把绿色发展理念贯彻到具体工作中。
  “2017年参加督察时,一位干部认为多建设几个绿化带、公园,就是抓环保了。”一位督察人员说,“生态环境意识和理念认识不够深入。”而现在,“一把手”们对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七大战役”侃侃而谈,对地方如何抓好生态环保中心工作如数家珍。
  他们更认为督察是重大契机——
  北京市朝阳区委书记王灏认为,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不仅是对地方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履行环保主体责任进行的全面检验和有力鞭策,更是指导、帮助地方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水平的重大契机。
  “台州是制造之都,在发展过程当中尤其是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诸多方面,还存在不足及薄弱环节。”浙江省台州市委书记李跃旗把督察视为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一次有力指导。
  谈督察助力高质量发展:是强势动能更是转型机遇
  我们的记者跟随督察组行走在多个城市之间,听到领导干部关于“高质量发展”的声音不绝于耳。显然,在“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的大背景下,以牺牲环境换经济效益的老路已走不通了。金山银山根植于绿水青山,借助督察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地方真正下定决心走上提升创新能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转型道路。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督政”显示强大威力,地方抓整改同时迎来发展机遇。从一隅看全国,高质量发展已成大势所趋,趋势所在正是机遇所在。
  北京市朝阳区委书记王灏感受到“督察真正转变了地方发展思路”。朝阳区从新发展理念的要求出发,进一步转变发展思路,以减量发展倒逼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3年多来,区级累计投入354.1亿元用于生态环境建设。同时,严格遵守新增产业禁限目录和工业污染行业、生产工艺调整退出目录,改造低端产业,提升产业层级。
  的确,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对党政“一把手”思想认识触动较深。“2017年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指出的问题客观公正、一针见血。从我个人来讲,思想深处受到很大触动。”天津市北辰区委书记冯卫华认为,“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就要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的示范带动作用。党委书记作为一个地区领导班子的‘领头雁’,必须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挂帅出征、亲力亲为。”
  天津市北辰区在完成上一轮督察整改任务同时,不止步于落实督察反馈意见,而是举一反三,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引进新兴产业,推动产业向高端转型。
  而在浙江省舟山市委书记俞东来看来,督察使地方更加注重依法严格落实环境标准、提高环境准入门槛,以更加完善的行业环境标准引领体系、更加规范的行业环境管理体系、责任更全面压实的环境治理体系,推进企业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
  台州市委书记李跃旗表示:“我们希望通过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的‘把脉问诊’,倒逼台州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水平的生态环境保护,从而更好地助力整个台州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当然,在具体执行上,多位“一把手”也谈到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责任与压力在向县(市、区)和部门传导中依然存在‘上紧下松’现象,县(市、区)部分班子成员对生态环保认识还不够到位,基层生态环保队伍建设仍旧薄弱,生态环保工作长效机制还不健全等”。因此,不断压实地方党委政府落实“一岗双责、党政同责”,真正将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落实到基层谋发展的“最后一公里”,仍要不断推动、久久为功。
  谈督察解决地方难题:是强大推力也带来发展契机
  “如果不是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的强力推进,恐怕现在有些问题也解决不了。”在记者专访时,多位“一把手”有相同的感受,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推进地方解决了很多难啃的“硬骨头”。
  2018年7月初,浙江省舟山市在接到上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后,5天时间,舟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密集召开3次会议,研究部署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工作相关事宜。
  “所有整改项目中,最难啃的‘硬骨头’就是舟山普陀区虾峙镇河泥漕船舶修造有限公司非法填海项目。”公开信息显示,这一船厂在未取得海域使用权的情况下,私自填海对船排进行了扩建,2014年被区海洋渔业部门立案查处。但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的船厂在东拼西凑交了罚款后,再无力承担100多万元的项目整改、海域修复费用,一直未恢复海域原状,被列入中央环保督察重点整改项目。
  船厂连年亏损,根本承担不起海域修复费用;原先海域是什么样、怎样才算恢复原状?这些实际情况让当地干部产生畏难情绪,村里老百姓也不理解、不支持。
  面对困难,普陀区委、区政府统筹抓督导,成立协调小组,先后8次召开会议推进整改工作;镇、村具体抓落实,组建工作专班,协助开展整改的各项工作。此外,船厂也积极配合。2018年9月,河泥漕船厂违法围填海项目根据违法围填海项目整改验收流程,通过层层把关,成为舟山市最先完成的整改任务。
  不负青山,方得金山。
  “工业渗坑和污泥处理曾是静海的短板之一,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指出这些问题后,静海区不遗余力地进行整改。”天津静海区委书记蔺雪峰说,“现在,静海区还不断促进全产业链的完善,不搞‘一刀切’式关停,实现了经济效益增长。”
  在浙江台州,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以来,台州市各级党政“一把手”高度重视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温岭造船修船行业整治等一批历史遗留“老大难”问题得到了解决,也给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腾出了发展空间。
  如今,走在温岭的一处海岸边,一艘艘巨大的船舶矗立在岸上。工作人员介绍说,昔日“脏乱差”的船舶修造场景,如今经过整治,已成为海天之间亮丽的“风景线”,“我们痛下决心完成整改,并借机向绿色制造进行转型。对此,我们要感谢督察组。”在船舶修造现场,一位当地负责人发出肺腑之言。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走到哪,就把督政的强大作用发挥到哪。随着督察工作不断深入,一批生态环境“老大难”问题得到解决;一批违法违规项目得到叫停、整改;一批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加快落地;一批传统产业转型绿色发展……真正取得了“中央肯定、地方支持、百姓点赞、解决问题”的效果。
  “督察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内涵,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最大的优势,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这是地方党政“一把手”的共同心声。
  中国环境报记者李茹玉 秦超 童克难 王珊 邹祖铭 于天昊,执笔人张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