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以来,卫辉市采取以下五项措施,强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全力改善环境空气质量,降低企业污染物排放,为广大群众留住蓝天白云。
一是开展低效治理设施全面“提质工程”。已组织对低效治理技术的工业企业进行全面排查。对12家低效治理设施企业进行整改。目前已完成8家,其余4家正在完善治理设施。
二是推进低VOCs原辅材料“源头替代”。为加强源头控制,从生产源头减少VOCs污染物排放,实施一批替代溶剂型原辅材料。目前已完成源头替代企业55家,不能完全实行源头替代企业5家,要求安装二次密闭设施,有效收集处理挥发性有机物,降低废气排放。
三是精准锁定污染源实施“源解析分析”。为有效分析卫辉市污染因子化学组成及污染源的持续变化情况。我们先后聘请了省、市各级专家,分别对卫辉市一中站点、规划局站点周边环境进行现场分析,指出了卫辉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整改意见。同时,又协调新乡市局源解析监测车来卫辉市一中站点进行PM2.5数据解析,进一步锁定污染源,为下一步精准施策提供依据。现经过首次分析,卫辉市一中监测点位的PM2.5源解析显示:首要污染源为机动车尾气源;扬尘源排名第二;其次为工业工艺源及其它二次无机源。待一周期后,将出具详细的源解析报告。
四是加强路检路查“实施24小时监测”。为减少国省道机动车尾气排放,联合交警、交通等部门,在孙杏村超限站设置机动车尾气监测点,实施24小时对疑似尾气超标重型柴油货车进行路检路查,人员采取3班更换连续工作,对检测出的超标车辆,录入“黑名单”进行规范管理。
五是强化工地督导采取“人盯问题整改”。为确保站点周边问题整改力度,联合攻坚办抽调4名科级干部带十名同志,分别对2个站点周边施工工地进行盯守,特别是太公路、友谊路、人民路南段、纱厂老工房等离站点较近的工地,驻点盯守现场整改。(熊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