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要闻 > 图片精选 > 正文 >

云南九湖治理算大账看长远

2018-05-11 12:03来源: 人民日报编辑:小冉

云南九湖治理算大账看长远

云南九湖(图片来源于网络)

  “现在才叫‘不让一滴污水进洱海’。云南大理永兴村如今连蚊蝇都少见,村民段品吉领着记者四处查看,一条白色的PVC管连接起院坝、厨房、卫生间,洗碗水、洗澡水等流进沉淀池,再接进刚修好的排污管网。

  云南高原湖泊众多,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湖泊治理成为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重中重、难中难。近年来,云南省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2016年底,中央第七环境保护督察组明确列出系列问题,指出云南高原湖泊治理与保护的力度仍需加大。据统计,全省五年来完成退耕还林还草230万亩,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率达到98.2%,全面实施河长制。

  云南把问题整改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民生工程来抓,压实责任,促进湖泊治理迈向“三个转变”:责任上“九龙治水”向“合力治水”转变;管控上“末端治理”向“流域治理”转变;系统性上“污染防治”向“生态治理”转变。

  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流域管理局负责同志表示:“‘合力治水’就是从部门之治到主要领导挂帅出征!”云南省委和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分别担任治理任务最重的抚仙湖、洱海的河长;全省六大水系、牛栏江和九大高原湖泊的河长全由省级领导担任;省级环保督察覆盖所有州市。高位推进动真碰硬,许多老大难问题得到破解。抚仙湖展开治理“雷霆行动”,共列出100项责任清单逐一落实,沿湖所有中央省市县企事业单位全部退出。洱海开启“抢救模式”,暂时关停海边近2500家客栈餐饮。滇池流域569个自然村全部安装了污水处理设施。

  洱海治理已从近水的客栈、村落,辐射到包括“洱海之源”的全流域。今年6月30日前,洱海周边城镇农村污水将全部收集处理。

  近年来大力开展的绿色系列创建工作把绿色理念全方位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及社会事业之中,让绿色发展理念根植云岭大地,创建工作结出累累硕果。云南超常举措举起生态考核“指挥棒”,把县级生态环境质量考核所占权重由5分提到9分,实行“一票否决”,引导干部、群众算大账、看长远。昆明市官渡区水务局局长姚启说:“以一个每天300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设施为例,月运行成本约12万元,但若舍不得这投入,污水直排的后果难以估量!”大理喜洲镇桃源村王柏家的客栈至今已关闭近一年,损失不小,他说:“现在少挣点钱不打紧,洱海水质改善,能赚长远钱。”

  九湖清,云南兴。截至2017年底,九大高原湖泊“十二五”规划治理项目完工率过九成。“十三五”期间,云南每年安排6亿元资金治理滇池;2017至2021年,每年分别筹措6亿元资金治理洱海、抚仙湖。今年一季度,滇池全湖总体水质企稳向好,已由去年同期的Ⅴ类上升为Ⅳ类。

  • 新闻推荐
  • 新闻排行榜